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光明日报】不断清零才能轻装前行

2015.5.25

banquan1.jpeg

王晓东近照

  曾经,我是美国科学院年轻的院士,在美国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如今,我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带领600名中国科研人员,为创造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而努力。

  在生命科学领域,仅脊椎动物和人体细胞类型就有上百种,它们如何从生到死?基因如何决定哪一个细胞该被保留,哪一个该停止发育?在看似“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复杂中寻找规律,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而只有保持心灵的自由、不为杂事分心,才能更加专注于发现科学真理的线索。

  归国10多年,这正是我竭尽所能想做好的事——给那些具有适合科研特质的人才一个简单纯粹的环境,让他们的心灵能享有独立探索科学的自由,并力求在他们有所收获时给一份客观笃实的评价。

  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研究所成立之初,我们就聘请全球顶尖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坚持公开、竞争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一切框框,先后8次面向全球选拔人才。这样的坚持成效初显,今年参加两院院士评选的4位科学家,都曾是我们这里培养的高端人才,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如今已是各自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我不希望科研人员为行政事务所干扰,因此,让行政权力远离学术活动,建立以科研活动为中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最大的优势——一切行政活动以让科研人员满意为评估考核标准,行政人员的业绩以科研人员最后反馈的意见为依据。对此,著名科学家周光召曾点评说:“生命所遵循科研规律,不急功近利,远离浮躁,给科研人员创造了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我看来,由于选题角度、实验安排等原因,发表论文数量、杂志权威度甚至引用次数都不能非常准确地代表成果的水平。我们更看重的是一项研究成果对本领域的实际贡献程度,它摸清了什么样的生命科学机理,解决了什么样的科学难题。

  我们这样“另类”的坚持已有所收获。

  从哈佛大学回国的博士张宏在多细胞动物建立研究细胞自噬的体系,来自杜克大学的博士罗敏敏在哺乳动物二氧化碳感受机理方面的研究,来自哈佛大学的博士邵峰在动物病原侵染的新型裂解酶方面的研究,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博士周俭民关于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均填补了国际空白。

  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固然应是解决了何种科学难题,但对社会有所贡献才是更高的评价标准。秉持这样的理念,我带领着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路上奋力前行。

  我所李文辉教授基于他在世界上首先发现的乙肝病毒受体新靶点而开发的抗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病毒药物已进入开发阶段,全球领先的靶向及免疫联合抗肿瘤新药开发平台也在我创建的百济神州公司搭建完成。未来,我希望能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挽救更多肿瘤患者的生命。

  10年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可能在美国、德国或者新加坡,但今天,这一领域的国际同行决不会忽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012年初,我所的王晓晨等4名高级研究员入选生命科学研究最负盛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设立的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这一奖项在全球只有28个名额。

  现在,我所已有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6人入选“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建成27个科学实验室,研究领域覆盖当前国际生命科学所有研究热点。

  成绩只属于过去。就像与我共事多年,在病原细菌感染及分子免疫防御方面实现了诸多源于中国原创科研发现的邵峰所说,不断清零才能轻装前行。对做科研的人而言,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在实验室里最常面对的一定是失败。

  已经过去的,就不再是困难,人生还有太多值得期待的事情要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