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从国家队“豪华套餐”看科技转型

2016.5.19

   坐落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大院里的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是我国第一个研究类国家实验室建设试点单位,2000年10月27日经科技部批准成立。2001年6月28日正式挂牌运行。2004年5月12日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实验室建设验收。

  在实验室“掌门人”—— 中科院院士、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卢柯的带领下,作为国家实验室现有布局中的“长子”,该实验室从一“出生”,就致力于为中国打造一间世界一流的实验室。

  “长子”的经验

  世界一流实验室,就是要优先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卢柯上任伊始,就打破了以“数论文、比经费”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相反,在每年年底,实验室的11个研究部主任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给大家讲一个“科学故事”。

  在卢柯看来,用“故事会”考核科研,会倒逼科学家思考自己过去一年或几年里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对学科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今后会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家不再一味拼论文了,反倒是为了能把‘故事’讲得更精彩,而在科研上投入很大精力。”中科院院士、金属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成会明说。

  卢柯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经过10余年建设运行,实验室在纳米金属材料强韧化、铁电材料畴壁结构、材料疲劳与断裂机制、碳材料控制与制备、磁性纳米胶囊制备与磁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国家最高水平、有显著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确定了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同时在可视化铸造技术、医用钛合金设计、新型净水材料等方向不断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促进产业发展。

  “旗舰”的力量

  除金属所外,中科院当前还有4家正在筹建中的国家实验室,分别是依托于中科院物理所的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化学所的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依托中科院海洋所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轰轰烈烈的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直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

  在卢柯看来,我国科技发展至今,尽管已有长足进步,但还存在着跟踪模仿多、原始创新少,科研队伍大而不强、扁平化,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等问题。

  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引领者,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合作战体系”。“就像缺乏旗舰的舰队,方向不明、力量分散。”卢柯说。

  他认为,建设国家实验室,就是要打造科研旗舰,会聚一批高端人才,培育科技发展引领者队伍,以承载国家战略使命,执行国家战略任务,引领相关领域发展。

  在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国家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丁洪看来,现在我国最需要建设若干个综合性的国家实验室,“有些科研本身就属于一种国家行为。”丁洪说,“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积累、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工作,只能由综合性国家实验室来做。”

  “旗舰”导航,还需政府。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国家实验室体现的是国家战略意图。因此,必须由政府指定研究方向,支持国防建设和经济领域等各方面的发展。

  “布局”的学问

  万钢说:“当前建设国家实验室,关键是要作好管理机制设计和领域选择。”

  因此,“谋篇布局”就成了国家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考量。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表示,国家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和使命在于保障国家的军事、经济、社会、国土、生态、能源资源、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和核安全。应当聚焦上述重点领域,采用“自上而下”方式,依托基础较好的研究单元,集聚整合优势力量。

  虽然国家实验室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但未来向何处走,仍是探讨不止的问题。“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国家实验室定位、建设重点和运行管理机制。”穆荣平说。

  在他看来,国家实验室必须始终将创新能力建设放在首位,集聚高端人才,夯实创新基础能力,在深化改革基础上,形成一批以法人实体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国立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大学和企业各类实验室为基础的专业化实验室网络集群,强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效结合,显著提升国家战略领域核心竞争力,引领科学发展和战略产业发展方向。

  在厘清国家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形成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体系,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紧密合作的发展新局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