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qPCR的原理

2020.8.25

  这一期关注点在qPCR的原理上,我会将每一环节拆开掰碎展示给大家。

   上期讲过,要对样本中的靶标进行定量,就要将靶标的数量和一定的信号反馈建立联系。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我们要对一种荧光物质定量,那么一定范围内荧光信号的强度(吸光度)就与物质的数量成正比;对某种底物定量,那么在酶浓度一定且过量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与催化初始速率成正比。对靶标的定量也要从这个方向努力,比如上期介绍过的QuantitativeCompetitive PCR(QC-PCR)就是这样的设计。

   qPCR也是要从这里入手,它的出现得益于DNA聚合酶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发现[1]和荧光检测设备(CCD)的问世。核酸外切酶活性可以将链延伸的过程中碰到的杂交探针给水解掉,从将荧光分子释放下来发出荧光信号。探针是参与qPCR反应的重要元件[2],它是一条能与扩增区段杂交的寡核苷酸单链(Fig.1)。其5’端标记了特定的荧光基团Reporter,比如常见的FAM,用于指示荧光信号;3’端标记了特定的荧光淬灭基团Quencher,比如TAMRA,它可以吸收荧光基团发出的光,使其淬灭,这就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因此一条完整的探针理论上是不会发出荧光的,因为荧光基团发出的光都被淬灭基团所吸收,但当探针被水解掉之后,其结构不再完整,淬灭基团就不能吸收荧光了。

1.jpg

  Figure 1. 探针法荧光定量的原理示意图

   理论上,每扩增一个循环,N个靶标分子产生出2N个新分子,同时会产生N个新的reporter,因此荧光信号就与产物的量成正比。在循环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都分别测定reporter和quencher的荧光强度(在整个PCR过程中quencher的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一致),RQ+为循环结束后的reporter强度除以quencher的强度,RQ-为循环开始前的reporter强度除以quencher的强度,该循环的荧光强度△RQ=RQ+-RQ-。在反应的初期,参与反应的“原材料”是充足的,PCR是指数扩增,△RQ也是呈指数增加的,但是初始的荧光分子数目太少,荧光需要累积到一定的循环数后才能被CCD检测到,这段时期叫做背景期(Baseline,Fig. 2)。背景期后为指数扩增期,在该时期PCR反应一直维持指数扩增,直到原材料接近耗尽后,才开始逐渐进入平台期,荧光信号不再变强。对于qPCR来讲,指数扩增期才有意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