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肺癌骨转移胸背痛病例分析

2022.1.02

 

1.一般资料

 

病例,男,66岁,因“发现肺部阴影”于2015-04-30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左上肺叶袖式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胸膜烙断术”,术后病理示:①左上肺中央型鳞状细胞癌II级,肿瘤侵透支气管达周围淋巴结及肺组织;“支气管残端”部分鳞状上皮显示重度不典型增生;②淋巴结见癌转移(1/32):4L0/5、第6组0/11、叶间0/1、隆突下0/4、肺门1/11。术后诊断:左上肺中央型鳞状细胞癌(pT2aN1M0IIA期)。

 

2015-05-28复查胸部CT示:①右肺中叶结节(直径0.4cm),性质待定,癌转移?②纵隔淋巴结(短径1.0cm)肿大;③左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粗(0.7cm×1.0cm),性质待定,转移病变?肿瘤复发,于2015-05-30、2015-07-17、2015-09-08、2015-10-23予GP方案化疗4周期。疗效评价NC。

 

2016-03-22复查胸部CT示:左侧残肺新增胸膜下小结节影(直径1.2cm)。病情进展,于2016-03-27、2016-06-03予DP方案化疗2周期,期间进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维持治疗。2016-09-08复查胸部CT示:左侧残肺胸膜下结节(1.6cm×1.9cm),较前增大,癌转移?于2016-09-29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下肺楔形切除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术后病理:“左下肺结节”结节型鳞状细胞癌II级。其后继续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维持治疗。

 

2019-03-06复查胸部CT:①左侧残肺胸膜下多个结节(4.5cm×7.0cm),较前明显增大,邻近骨质破坏较前新增;②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直径约2.3cm)肿大,较前增大。2019-03-27至2019-05-09接受纵隔部分阳性淋巴结+左肺门阳性淋巴结+左肺病灶(包括邻近受侵肋骨)姑息性放疗,IMRT6MV-X线,累及照射PGTV50Gy/25F2.0Gy/F后,予以左肺病灶(包括邻近受侵肋骨)加量至60Gy/30F。2019-03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阵发性疼痛,疼痛逐渐加重,NRS评分7分,就诊我院门诊要求入院控制疼痛。

 

2.入院查体

 

KPS功能状态评分70分,NRS评分7分,生命体征平稳,左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尿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3.疼痛评估

 

胸背持续性胀痛、牵拉样疼痛,NRS评分7分(重度),严重影响活动及睡眠;经临床多学科专家会诊确定胸背部疼痛为癌性疼痛。

 

4.临床诊断

 

①左上肺鳞癌术后RT4N3M1b(肺、骨)IV期;②癌性疼痛。5.镇痛治疗病人强烈要求快速有效镇痛治疗,依据《NCCN成人癌痛指南》、《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等,快速镇痛可采用PCA技术。该病人采用氢吗啡酮PCSA快速镇痛;计算初始氢吗啡酮剂量6.75mg/d,负荷量0.7mg,持续量0.3mg/h,PCA每次0.7mg,锁定时间30min。6h后,NRS平均评分5分,爆发痛4次。调整氢吗啡酮剂量为15mg/d,背景量0.6mg/h,PCA量每次1.4mg,锁定时间30min。24h后,NRS平均评分2分,爆发痛6次。

 

调整氢吗啡酮剂量为22.8mg/d,背景量1.0mg/h,PCA量每次2.4mg,锁定时间30min。48h后,NRS平均评分1分,无爆发痛。其他合并用药:唑来膦酸4mg抑制破骨细胞生长,草酸艾司西酞普兰5mg,口服每日1次、劳拉西泮片1mg,口服每晚1次。病人调整为氢吗啡酮PCA皮下泵后,NRS评分小于3分,24h爆发痛小于3次,无严重不良反应。

 

病人情绪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家属满意。病人于2019-09-25接受C6、T3椎体骨转移病灶姑息性放疗,IMRT6MV-X线,累及照射PGTV35Gy/14F2.5Gy/F。放疗期间,病人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开始逐步减少氢吗啡酮用量,每次减量10%~25%,由氢吗啡酮1mg/h皮下泵入逐渐减量到氢吗啡酮0.4mg/h皮下泵入,最后转换为盐酸吗啡缓释片60mg,每12小时1次。病人疼痛评估NRS评分2分,24h爆发痛0次。出院随访:出院1周后、1月后电话随访:病人NRS评分2分,24h爆发痛0~1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