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臀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并发巨大溃疡病例分析

2022.3.28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右臀反复破溃、渗液30年,溃疡明显增大1年就诊。


患者自发病起,一般情况良好,近1年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入院检查示精神、营养状况可,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心、肺和腹部检查无明显异常。右臀有一"菜花"状溃疡,大小约15 cm×13 cm,边界尚清楚,脓性分泌物较多且伴恶臭。创面周围皮肤(宽3~10 cm)色素沉着呈浅褐色,轻压痛。"菜花"状溃疡外缘上方可见3个大小不等小溃疡,并有皮脂样分泌物溢出。


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清创并取创面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外用凡士林纱布加质量分数1%磺胺嘧啶银霜剂等包扎换药控制感染。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示:血液、尿液、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基本正常,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未见异常。


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检出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未检出真菌。


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良性)。诊断:(1)臀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并发巨大溃疡。(2)皮脂腺感染。


入院1周后,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溃疡扩大切除+植皮术,切除范围包括溃疡组织及周边色素沉着皮肤,面积约22 cm×17 cm,深达深筋膜层。术中探查溃疡组织与臀大肌无粘连,创面移植自体右大腿刃厚皮(厚度0.3 mm)修复,供皮区采用油纱覆盖,定期换药愈合。


手术切除的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真皮内有团块状肿瘤组织,由棘细胞样鳞状上皮细胞组成,部分细胞向外毛根鞘细胞分化;外毛根鞘细胞有明显的角化,棘细胞样鳞状上皮细胞层与角质层间无颗粒层的存在,呈"骤然角化"表现;瘤细胞团大小不等,细胞核分裂象极少,无明显坏死灶;肿瘤未侵及皮下及更深部组织;证实病变组织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术后2周皮片存活良好。见图1。随访3个月,创面无溃烂等情况。



图1:扩大性溃疡切除+植皮术修复臀部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并发巨大溃疡。1A.术前可见右臀部一"菜花"状溃疡,边界清晰,表面溃烂,可见脓性分泌物,溃疡边缘上方可见3个小溃疡(↓);1B.真皮内可见团块状肿瘤组织,肿瘤团块中央形成囊腔,内含无定型角质及小的钙化灶,周边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HE×100;1C.肿瘤组织由棘细胞样鳞状上皮细胞组成,部分细胞向外毛根鞘细胞分化,棘细胞样鳞状上皮细胞层与角质层间无颗粒层的存在,呈"骤然角化"表现(→) HE×200;1D.术后2周,皮片存活,创面愈合


讨论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首先于1966年由Jones以"增生性表皮样囊肿"进行系统报道,是一种来源于毛囊毛根鞘细胞的少见皮肤附件肿瘤,多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好发于头皮、头颈等暴露部位,少见于会阴、躯干。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损害初为皮下缓慢生长的小肿瘤,通常单发,个别较大的外毛根鞘瘤可破溃并继发感染。本例患者为53岁男性,肿瘤发生在非好发部位的臀部,少见报道。该患者病程长达30年,溃疡呈现典型的"菜花"状,创面较大,脓性分泌物较多且伴恶臭。


另外,患者"菜花"状溃疡外缘上方可见大小不等3个小溃疡,可见皮脂样分泌物溢出,有轻压痛,提示溃疡外延生长合并皮脂腺感染,以上临床表现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相似。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生长较慢,病程较长,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对于创面较大的溃疡,应多点取病变组织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


本例患者肿瘤组织病变边界清楚,有囊腔形成及"骤然角化"表现,而且细胞核分裂象极少,可以排除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外毛根鞘瘤恶变的可能。


然而增生性外毛根鞘瘤生长缓慢,并有恶变可能,有文献报道9.2%非头皮部位的增生性外毛根鞘瘤在外伤或炎症反应刺激后发生恶变。


因此,对其治疗应采取积极的手术切除方法,切除要广泛完整,除原病灶溃疡组织外,还应包括溃疡周边一定范围的皮肤软组织,尤其是色素沉着区皮肤软组织。


本例患者手术范围为溃疡及周边3~10 cm宽的皮肤软组织,术中探查见溃疡组织与臀大肌无粘连,手术深度达深筋膜,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病变的复发或癌变。最终患者恢复较好,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未复发。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