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ancer Cell两篇文章:寻找癌症致病机理

2014.7.14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是由于生产黑色素的细胞恶性化而导致的,如果这种癌症只限于眼部,那么标准的治疗方式是放疗和手术摘除眼球。但葡萄膜黑色素瘤常常会扩散到肝脏,确诊这种疾病的转移情况比较困难,患者通常在确诊癌转移后的两到八个月内死亡。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葡萄膜黑色素瘤与遗传有关,但是其中具体的致癌机制却还不清楚,近期Cancer Cell杂志公布了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分别描述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通过GNAQ激活YAP的途径,以及GNAQ和GNA11导致YAP蛋白过度活化的分子机制。

  同期Cancer Cell也刊发了一篇介绍文章,指出科学家们虽然发现了两种基因:GNAQ和GNA11与葡萄膜黑色素瘤密切相关,但是很难成为治疗靶点。这两项研究证明了突变GNAQ/11 的致癌活性部分是通过YAP发挥作用,这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

  GNAQ和GNA11都能编码G蛋白,G蛋白在正常情况下作为分子开关,调控传递到细胞内的外部信息。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基因突变转换G蛋白成为永久“开”或激活状态,从而导致YAP过度激活。YAP蛋白的活化诱导细胞生长失控,抑制细胞死亡,引起恶性肿瘤。

  其他科学家此前的研究表明,药物维替泊芬(verteporfin),作用于YAP通路抑制蛋白YAP的功能,用于治疗眼中异常血管的形成。在小鼠实验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维替泊芬也抑制了人类肿瘤衍生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生长。研究人员表示,此类癌症由一种非常简单的遗传机制引发,如果有作用这个机制的药物,对临床应用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GNAQ能够通过一种Rho GTP酶信号环路,以不依赖于Hippo的方式激活YAP。原癌蛋白YAP是Hippo信号通路下游主要的效应分子,它的异常表达与胃癌、肺癌等多种癌症息息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

  近年来关于Hippo-YAP的研究十分活跃,处于国际科技发展的前沿。国内也有不少研究人员聚焦于这一领域,比如赵斌教授实验室就致力于研究调控 Hippo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及该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还有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袁增强研究员研究组。

  国内还成立了第一个Hippo研究联盟,这一联盟集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Hippo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平均年龄38岁,均具有长期在国外留学和工作的背景,在国外和回国后一直从事Hippo的相关研究并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