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后天基因功能变化或引发阿尔茨海默症

2014.8.20

  据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网站报道,经过对脑组织的解剖分析,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后天的基因功能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亦称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研究人员强调,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这些基因功能的改变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症的“元凶”。

  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发现,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和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脂肪堆积引发的血管堵塞,与导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提高相关。新研究则印证了不良生活方式其实是通过影响基因功能,从而最终导致疾病。

  对脑组织样本的分析所得数据更加印证了这一构想。相关脑组织取自上百名死亡时患有该症的患者,基因部分由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两个不同团队分别进行研究。

  但是,想要确定基因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症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并非易事。因为这些脑组织样本取自死者,研究人员无法断言基因变化是否与该病有关。甚至有研究研究提出质疑,这些后天的基因变化只是自然衰老过程的一部分。

  两支研究团队都选取脑组织中的部分DNA,观测其通过甲基引发的化学变化。这些后天变化并不会改变遗传信息本身,但能够显著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其中一些或许能触发癌症和精神障碍等严重问题。

  经对比,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甲基变化,特别是内皮层一个名为ANK1的基因。但此前并未发现该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该基因产生锚蛋白。据悉,锚蛋白是细胞膜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细胞结构完整至关重要。

  英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心主管Simon Ridley表示:“这一研究成果使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有了更多了解,ANK1基因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我们将对ANK1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分析是否还有其他致病的基因变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