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为什么代谢组学会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课题之一?

2017.8.10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自1999年以来,每年发表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文章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代谢组学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毒理学,生理学,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功能基因组学,中医药现代化,环境评价,营养学等科学领域中都有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前景,是一门充满朝气的学科。

  代谢组学——后起之秀蕴含巨大潜力

  代谢组是指细胞在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的低分子量代谢产物总和,是全面认识一个生物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我们可能发生的事件,那么代谢组学则可以告诉我们实际发生的事件,到目前为止人体内究竟有多少种代谢产物还很难说清楚,但包括脂肪、糖、氨基酸在内的各种底物以及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小分子化合物能够为了解机体健康状态提供重要信息。

  代谢组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就已经迅速广泛地应用到了药物研发、分子生理病理学以及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相比于其他组学,代谢组学不仅能够给出庞大的数据库还可以提供一些功能信息。例如众所周知高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高胆固醇水平只能提示机体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而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对某一特定时期代谢产物的总和进行整体和动态分析,因此能够明确给出胆固醇增高的原因。

  代谢组学的研究简单快捷、耗费较低、容易得出许多功能信息,由于代谢产物存在于任何组织、细胞、血、尿液、唾液等体液中,因此这种方法对临床标本的检测最为实用。2017年9月8日至9月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代谢组学与转化医学研讨会将邀请代谢组学行业内多位专家围绕代谢组学技术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疾病等方面的转化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细分代谢组学研究领域 推动转化医学进展

  以代谢组学技术为基础,出现了肿瘤代谢组学、微生物代谢组学、尿液代谢组学、脂质代谢组学等更加精准的多个细分领域。

  200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霍华休斯医学院研究者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找到前列腺癌biomarker-肌氨酸,发现它癌细胞转移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ature)。2011年,科学家利用L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找到心血管疾病的预测biomarker,一些磷脂代谢物,如胆碱、氧化三甲胺和甜菜碱(Nature)。2014年,国内研究团队利用G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找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biomarker,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另一套代谢机制,揭示出可能的治疗靶点(Blood)。2014年,美国研究团队利用L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找到4个biomarker可区分肺癌的不同发展阶段,并进行了一千多例的人群验证(Cancer Research)。2016年,国内首批大样本代谢组学研究利用L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筛选出12组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的biomarker,可用于临床冠心病的快速诊断以及不同分型的区分诊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年,一个被称为“代谢组学”的代谢动态图像已被用来识别能区分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新的血液代谢物生物标志物,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适用于疾病更早期阶段。

  由于代谢组学技术本身就能够提供许多功能信息,同时检测方便,因此在目前火热的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有其先天优势,能够更好更快地与临床医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利用代谢物作为标记物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在许多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范围存在个体差异大的问题,并且容易受到饮食、睡眠、环境、年龄、吸烟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如此高噪音背景下检测出代谢组生物标记物也是很有难度的。从表面上看,代谢组学的发展很迅速,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2017年9月8日至9月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代谢组学与转化医学研讨会将在美丽的苏州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代谢组学行业内专家,将围绕代谢组学技术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免疫疾病等方面的转化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该会议同时聚焦代谢组学的多个细分领域,如肿瘤代谢组学、微生物代谢组学、尿液代谢组学、脂质代谢组学等,从技术难点、数据分析到应用进行剖析,为业内提供更灵活的交流机会,促进合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