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输血反应知多少

2021.5.26

输血治疗是现代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在临床用血异常紧张的现状下应该严格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严格遵守输血的规章制度。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输血反应。尽管目前成分输血已被广泛采用,输血反应已明显减少,但输血仍非绝对安全。

输血反应是在输血过程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后果最严重的是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及细菌污染,甚至导致死亡。

一、过敏反应。输血过程或结束后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原因:①所输血制品含过敏原,多为血浆、变性蛋白等;②受血者本身为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主要是产生同种抗IgA抗体;③供血者为过敏体质,输注抗体给受血者。处理:减慢甚至暂停输血,抗过敏治疗,有时尚需解痉、气管插管、抗休克等处理。 预防:有过敏史者在输血前半小时可口服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选择无过敏史的供血者;反复有过敏反应者可选择洗涤或冰冻红细胞、洗涤血小板,禁用血浆及血浆制品。去除白细胞或微聚物并不能防止过敏反应,因血浆蛋白可透过滤器。

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过程或结束后短期内发生发热,可达38℃~41℃,或伴寒战,或伴恶心、呕吐、皮肤潮红,而无其他原因导致发热。反应持续1~2小时,有时达8~10小时,有时可在输血后几小时后才反应。原因:①血制品和输血用具等含各种热原;②免疫反应,主要是多次受血者易产生同种抗白细胞和(或)血小板HLA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处理:暂停输血,要排除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要与其他药物反应或感染性疾病鉴别,需进一步验证血型,必要时需完善细菌培养等,密切观察病情,寒战时给予保暖、镇静剂,发热时可用退热药。 预防:输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采用白细胞、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采血或输血时应用滤器滤除白细胞。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引起的反应。出现症状时间早晚不一,轻者与一般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发生寒战、高热、酱油样尿、腰背痛、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甚至休克、肾衰、DIC等。原因:①免疫性溶血反应,主要是血型不合,多见为ABO及Rh血型。②非免疫性溶血反应,输入的红细胞有损伤,如红细胞经冰冻或加热或血液有细菌生长或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性溶液等。处理: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核对血型,重做交叉配型试验,碱化尿液,应用地塞米松,输液,利尿,维持水电解质酸解平衡,合并DIC时考虑应用肝素,严重病例尽早置换输血等。预防:血型鉴定、配血、输血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在输血过程中务必仔细核对,避免任何人为失误。

四、细菌污染。轻者与一般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皮肤粘膜充血、腹痛、肌肉痛、烦躁、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肾衰、DIC等,应与溶血反应鉴别。处理: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道,剩余血液作细菌培养,应用广谱抗生素,输液,防治休克、肾衰、DIC等。预防:严格遵守输血规章制度,加强消毒、输血前细菌检测、采血技术改进等。

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液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给有免疫缺陷的患者,输入淋巴细胞增值并复制,与受血者的组织发生反应,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一般发生在输血后4~30天,多为1~2周,主要为发热、皮肤潮红、皮疹、腹泻、肝脾肿大、肝功异常、骨髓抑制等,死亡率高。处理:可用环孢素、甲泼尼龙等,效果不佳。预防:新鲜血浆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含量较高,禁止滥用;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淋巴细胞HLA相似度越高,越易发生TA-GVHD,尽量避免使用;采血或输血时应用滤器滤除白细胞;目前最有效预防手段是使用辐照血液,其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已被灭活。

六、循环超负荷。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输血,血容量急剧增加,超过心脏和血循环负荷,引起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的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即使输血量不大,也有可能发生心衰。处理:立即停止输血,半坐卧位,吸氧、利尿、强心等。预防: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避免过量输血;输血时,特别是老年和小儿,宜多次、小量、缓慢输注,对高浓度白蛋白(20-25%)亦不宜快速输注。

七、大量输血反应。大量输血指24小时内输注库存血量相当于患者的总血容量或10分钟内成人输血量超过1升。常见反应包括:1、循环超负荷。2、枸橼酸盐中毒。继发低钙血症,引起肌肉震颤、抽搐、血压下降等。3、出血。血小板和凝血因子V、VIII因子等贮存后活性减低或大量输血后被稀释。4、血管微血栓。血液贮存1周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以形成微小凝块,大量输血时大量微小凝块阻塞肺毛细血管,引起肺功能不全。心脏手术施行体外循环时,微小凝块可直接引起脑部微血管栓塞。因此大量输血时可采用5天内较新鲜血液或采用微孔滤器。5、低温。6、空气栓塞。目前普遍采用密闭式塑料输血器,空气栓塞已少见。

八、血小板输注无效。在连续两次输注足够剂量血小板后,临床出血仍未改善,血小板计数仍无明显增高,或反而会下降。原因:①免疫反应,主要是多次受血者易产生同种抗血小板HLA抗体,再次输血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此外也有血小板特异抗原(HPA)、血小板表面红细胞血型抗原、药物性免疫因素等参与。②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DIC、抗菌素应用、成分血的质量等。防治:血小板输注一般也要求ABO血型相同;避免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尽量输注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血小板交叉配血;采血或输血时应用滤器滤除白细胞;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对于顽固性患者,可低剂量、反复输注血小板,即使输注后血小板数不增加,但却可以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使用纤溶抑制剂,有助于稳定已形成的血凝块;使用重组FⅦa,可使某些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

九、输血性血色病。反复多次输红细胞导致铁过载,过多铁沉积在肝、胰、心肌、肾上腺、皮肤等,导致组织功能受损。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根据病情予铁螯合治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