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VOC问题不解决珠三角空气难明显改善

2013.6.07

周三起雷雨大风及时赶至,才将污染物暂时赶跑

  本周初段,广东连日高温炎热,看来晴朗的好天气,空气质量却悄然变差。监测显示,珠三角中东部连续3天出现臭氧超标,部分站点达中度污染,主要分布在广州、东莞等地,广州更有过半站点超标。直到周三起雷雨大风及时赶至,才将污染物暂时赶跑。

  臭氧超标是光化学污染出现的特征,其原因是石化等企业的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在强烈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最终产物是臭氧和PM2.5,可以说VOC问题不解决,珠三角的空气质量就无法明显改善。”在近日广东纪念世界环境日广场活动上,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指出。

  针对近年珠三角光化学污染仍时有发生的情况。省环保厅已先行先试,制定了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4个典型行业的VOC地方排放标准,今后还将继续加快制定更多珠三角的VOC行业排放标准,力争2015年前完成所有VOC排放重点企业的治理。

  珠三角空气污染呈“三高一严重”特征

  提起光化学污染,最为典型的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造成800多人死亡,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今年初,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课题组披露――其在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物中,分别检测出了与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至50年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相同成分,一度引起人们担忧。

  著名大气污染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博导吴兑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广州乃至珠三角出现洛杉矶当年那样严重光化学污染的可能性极小,但不等于没有,珠三角光化学污染仍时有发生,“只不过浓度远没有像洛杉矶的那样厉害,视觉上不易察觉而已,要靠仪器才能检测到。”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测得的悬浮颗粒物日均值达到了4000微克/立方米。今年以来我国检测出的PM2.5日均最大值出自华北,为766微克/立方米。珠三角去年开始监测至今PM2.5的最高日均值为163微克/立方米,均远低于洛杉矶当年的污染水平。

  而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是不同类型的污染,也与珠三角目前的空气污染类型不同,所以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本地的可能性也极低。“伦敦当时是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粉尘大量排放的煤烟型污染,广东经过30年的脱硫和消烟除尘治理,煤烟型污染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是以PM2.5、臭氧、酸雨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吴兑说。

  省环保厅去年印发的《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意见》也印证了吴兑的观点。该文件显示:“近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每年维持在高位水平,珠三角地区呈现出酸雨频率高、臭氧浓度高、细颗粒物浓度高和灰霾天气严重的‘三高一严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特征。”

  臭氧走高反映光化学污染未改善

  光化学污染是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和一氧化碳等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

  严重的光化学污染看起来是浅蓝色或者棕红色的烟雾,“但目前我们看到的天空混浊现象主要是灰霾,不是光化学烟雾,珠三角的光化学污染在视觉上难以看到。”吴兑说,光化学污染发生在晴天阳光猛烈的时候,所以在夏天比较常见,灰霾则主要在逆温静风的时候,不需要阳光照射。

  吴兑解释,美国当年的光化学烟雾比现在珠三角要明显得多,一是因为洛杉矶事件发生前当地颗粒物比较少,天空比较干净,事件一发生对比很强烈,而珠三角目前空气中的颗粒物比较多,发生了光化学烟雾也不太明显。第二个原因是,洛杉矶当年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比较多,珠三角排放量相对要低。

  “珠三角光化学烟雾发生时虽不易察觉,但不等于对空气污染小,光化学烟雾是一个反应过程,臭氧是其主要标识物,如果随后没有冷空气或强降雨,不久后将产生细颗粒物PM2.5,出现灰霾。”

  从2006年起,粤港两地环保部门在珠三角地区设立了16个监测站,通过监测臭氧来了解光化学污染的情况。监测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2年期间,监控网络同期录得的臭氧浓度的年平均值上升了13%,“反映区内的光化学污染仍未改善。”去年,臭氧超标率仍然为各指标中最多,但增长势头初步受到遏制。

  而如果从PM2.5的监测情况看,臭氧升高、光化学污染也对PM2.5降低带来影响。省气象部门在番禺南村附近的山上设置了研究性的大气监测点。监测发现,近9年(2004到2012年)的PM2.5年均浓度变化是从2004到2010逐年下降,到2010年均值降到40微克/立方米,2011到2012年又有所上升。“这个研究站点是按照广州空气本底站的要求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州地区PM2.5的变化情况。”吴兑说。

  源多面广标准缺失令治理难

  如何减轻光化学污染?钟流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治疗人的痛风一样,痛风表现为尿酸高,减少尿酸高则要少吃海鲜少喝啤酒。臭氧和PM2.5 相当于痛风,尿酸高相当于光化学反应,海鲜啤酒才是治理的重点即“VOC、氮氧化物”。其中VOC就包含甲醛、苯、二甲苯、各种芳香烃等上百种有机物。

  目前,氮氧化物已经纳入国家要求的四项污染减排指标之一,珠三角的电厂、水泥等企业已经有明确的强制脱硝时间表,但VOC减排却没有纳入国家硬性要求。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称,由于我省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污染源石化、汽车、家电、精 细化工等行业增长较快,挥发性有机溶剂使用量大,VOC排放量大,加上对VOC排放导致的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对VOC污染防治重视不够,以及 VOC排放监控难度大,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通过开展粤港珠三角空气质量研究等项目,主动将珠三角区域VOC减排列入粤港空气质素管理计划的4个减排指标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2002-2010)》实施评估结果显示,8年来,珠三角VOC排放量削减了26.2%。然而,计划赶不上 变化,近十年来珠三角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远远超出了当初制定计划的预期,致使珠三角VOC的减排未能达到粤港合作设定的削减55%的目标。

  钟流举分析,近10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人口、用电量及行车里程数分别增加了440%、23%、335%和319%,均远远超过了当年的预测,使得新增污染物实际排放量大大超过了预期增长。

  “VOC来源量大面广,珠三角又是VOC排放贡献较大的印刷、涂料、家具制造、制鞋等行业集聚区;近年来,随着石化、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增加了VOC的排放总量”,在广东,VOC涉及行业多达30多个,甚至装修刷油漆的涂料挥发,都有VOC排放。

  “面对如此之多的排放源,国家层面对VOC的控制尚无具有约束性的标淮和规划,防治工作十分困难。”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指出,许多企业负责人并不重视,防治技术不成熟,也严重制约着VOC的减排。

  ■解决

  珠三角治理VOC或需20年

  广东在VOC排放控制方面已有所超前,制定了4个典型行业VOC的地方排放标准,“但像石化等许多涉VOC行业的标准仍然空白,这就造成了VOC减排工作很容易陷入无法可依的境地。”

  以广石化为例,省环保厅负责人不久前直言该企业一年排放4万吨VOC。今年环保厅计划开展广石化、惠州壳牌等首批重点企业VOC控制试点工作,建立泄漏监测和维修技术示范工程,“不过这需要省人大等部门帮忙沟通协调”。

  建立试点还应包括加强污染源监测方面,钟流举说,“目前在监测仪器及人员技术水平上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即便企业完成了VOC治理设施,多数监测部门也没有力量实施验收监测。”

  “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方案已经把VOC作为工作重点,对VOC控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省环保厅大气处负责人说。

  今年起实施的该方案提出,珠三角地区实施严于其他地区的排放标准。VOC将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样纳入总量前置审批,VOC排放作为相关项目 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新建项目VOC排放要说明来源,并实施“等量替代”或“减量替代”,确保不增加区域内的VOC排放总量。

  此外,珠三角正在加快制定VOC行业排放标准,加大VOC排放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2015年前,珠三角完成所有VOC排放重点企业的治理;加大生活源排放控制,逐步禁止销售、使用高挥发性油漆、涂料。

  吴兑表示,广东并不缺少经验,亚运会时的减排措施,对削减VOC,减少光化学烟雾乃至PM2.5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措施都会以牺牲短期 的经济为代价,“这需要考验政府的决心与智慧。”去年底国家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中,广东工业VOC治理项目达25 个,是我省各类污染物中治理项目最多的。

  光化学反应是PM2.5等细粒子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光化学烟雾其实也是治理细粒子污染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治理耗时50年以上,现在治理得比较好,中国治理细粒子污染,估计也要20到30年。”吴兑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