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分析前变量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021.4.27

摘要 当各种分析测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业已建立时,有关分析前阶段的各种标准还相当缺乏。直到最近,有关标本质量的建议才刚刚发表,包括标本的采集量,抗凝剂及稳定剂的使用,标本转运和贮存的稳定性;溶血,脂浊和黄疸标本的处理等。标本采集,转运和识别的技术标准(建议)由不同国家和国际间的标准组织创立。分析前质量手册的建立目的是全程质量控制。在实验室中,每天都有许多数据包涵着分析前错误。如何识别这些数据对于控制整个实验室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所附几个病例清楚地显示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病例1:男性,55岁,门诊采集血样(无溶血),测得血K浓度6.9 mmol/L(正常3.5-5.5),其它实验室检验结果正常。在住院期间,血K波动在3.9-4.5 mmol/L之间。调查发现,门诊采血时,使用了压脉带,并握紧拳头。而在病房内,血样通过留置静脉导管采集。假性高血K的原因在于门诊采血时,在使用压脉带的情况下,病人不断握紧放松拳头以促使静脉突起,前臂肌肉的收缩导致了K的释放。因为在肌细胞去极化过程中,细胞内负电荷减少,导致了细胞内K的流出。这种影响可达1-2 mmol/L。有一健康检查者,静脉穿刺时握拳引起的偏差高达2.7 mmol/L。  

病例2:男性,40岁。无溶血标本血K为8.0 mmol/L而住院。入院后即进行降K治疗,但不见效果,治疗后血K仍为7.5 mmol/L,此时,病人已出现意识模糊,肌肉出现疼痛性痉挛以及呕吐。此时,医生即要求进行急诊全血血K测定,其结果为2.7 mmol/L,即终止降K治疗,血常规检验结果为:WBC: 20*109/L, PLT : 480*109/L。

引起血清高K的原因在于标本中的血小板溶解,以及在离心过程中K的释放,而使用全血测定时,血小板保持完整,因而用ISE测定的K反映了真实的血K浓度,事实上,病人在开始治疗前血K应在正常范围内。

 病例3:女性,75岁。因意识模糊而住院。其电解质结果极不正常。Na 162 mmol/L(正常 135-145);Cl 125 mmol/L(正常 100-108)。住院三天后,血Na和血Cl恢复正常,意识也变得清醒。出院时病人抱怨医院的伙食质量,并且抱怨医院拒绝供应她喜爱的汤。

原来,她的高钠和高氯是由于其在10小时内,喝了三种不同种类的汤(蔬菜鸡汤,土豆汤,排骨土豆汤)各二碗。总的钠摄入量为1338-1873 mmol/L。即便是体内稀释后仍然引起了高钠和高氯。其意识模糊是由于钠的高渗作用使脑细胞脱水所致。

病例4:一位85岁的女性贫血病人得到如下血液学检验结果:Hb 10.3 g/dl, WBC 9.2*109/L, PlT 354*109。一周后,检验结果为 Hb 22.9 g/L, WBC 3.7*109, PlT 78*109/L。测定重复了三次,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但到了第四次,得到了与住院时相近的数据:Hb 10.2 g/L, WBC 8.6*109/L, Pl 355*109/L。引起偏差的原因是试管内血液采集过量,以致于在试管盖后的气泡无法移动到管底,使得管内血液在摇摆混匀器上无法彻底混匀。而经过三次复测后,相当数量的血液被吸出,使管内有了一定的空间而能彻底混匀。

病例5:一位38岁的女生物学家正口服避孕药,在她的实验中需进行动物实验。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为 T3 180 nmol/L (正常 58-140),FT4 19.3 pmol/L(正常 9-14.5),TSH 15 u/L(正常 0.5-5.0)。而在另一家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的TSH结果为正常 4u/L。原因为受检标本内的人抗鼠抗体(HAMA)干扰夹心法免疫分析。HAMA可以结合捕获抗体或指示抗体而出现假阳性或者因过量HAMA阻止标记抗体结合到捕获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引起假阴性结果。很显然,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免疫分析试剂中没有足够数量的鼠免疫球蛋白完全吸收HAMA。

病例6:女性,56岁。治疗时使用胆硷酯酶抑制剂。电解质结果为 Na 140 mmol/L, K 4.2 mmol/L, Cl 114 mmol/L, CO2 34 mmol/L。其阴离子间隙为负值,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出现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患者所使用的胆硷酯酶抑制剂是溴化吡啶斯的明,因为氯离子选择电极对溴离子同样敏感,使得氯的测定结果偏高而产生负值的阴离子间隙。

病例7:男性,60岁。因头发稀少而服药。服药前,测定PSA为 10ug/L(正常 0-4),一段时间后复测PSA为4.5 ug/L,其它实验室检验结果正常。原来是他所服用的非那斯提干扰了睾酮到去氢睾酮的转化,使得这位患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PSA结果下降了50%。 

我们通过以下三个例子显示三种最常见和明显的分析前错误:

1.一位病人Glu 55.5 mmol/L, Na 81 mmol/L, Cl 48 mmol/L, CO2 18 mmol/L。结果发现该病人正在接受葡萄糖滴注。而标本的采集在同一手臂上进行,引起了电解质的稀释。

2.一位43岁的男性患者发现了以下几项异常结果:AKP 5 U/L (正常 45-115),Ca 0.5 mmol/L(正常 2.0-2.6),K 22.0 mmol/L(非溶血标本)。检查发现该患者标本用EDTA-K3试管采集。由于EDTA螯合了AKP所需的Mg2+和Zn2+,造成了AKP结果很低,EDTA还螯合了Ca2+,使血钙结果偏低。而EDTA-K3中的K+引起了K测定结果的极度增高,达到了生理状态不可能有的程度。

3.一份在冰箱中放过周未的标本测定时得到以下结果:Na 116 mmol/L, K 27.0 mmol/L, Cl 102 mmol/L, CO2 26 mmol/L, Glu 2.7 mmol/L。这份标本未分离血清和血块,导致Na-K ATP泵被抑制,使细胞内K外流而细胞外Na进和细胞内;面Glu即使在较低温下仍为细胞所代谢引起低糖。 

结论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全程质控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关分析前阶段的标准化工作增加了人们对分析前变量对检验结果影响的认识。有了这些认识及识别分析前错误的策略,最终会达到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的目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