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深圳将打造全球“种业硅谷”

2013.11.18

  “深圳土地资源有限,有一定的种业基础,2009年开始,我们更加意识到做农业肯定不能做传统农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亮点。”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现代农业处处长郑璇告诉记者,2009年深圳率先出台了《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及配套政策,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种种因素让深圳在农业方面确定了以种业为突破点,并开始了寻找团队的过程。

  “我们去年做的一项调研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第二种子大国,但我国种子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薄弱,世界排名前20家跨国种业公司拥有世界90%的育种技术和75%的种子贸易。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种业的话,我们的农业就会越来越被动。”郑璇说,深圳种业发展从一开始就确定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定位,希望掌握重要作物的生物育种技术。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世界种业不仅呈现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高新科技和人才也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谁掌握了技术和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跨国种业公司均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短时间内,深圳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了十个国内外一流的团队。据郑璇介绍,对于引进的团队,深圳为他们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创造条件,至今已落实了1.2 万亩农业用地给农业高科技团队、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高科技实验。未来,这些单位将把研发和科研总部设立在深圳,把科研成果推广到广阔的内地去。在资金方面,深圳每年支持生物产业发展的5亿元资金中,有5000万元专门用于现代农业生物产业推广扶持计划,此外,引进的团队包括研发实验室得到了很多资金支持,如邓兴旺团队被评为“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从广东省和深圳市各获得了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力度之大是其它城市没有的。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发展生物育种不仅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也是从粮食安全、农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角度考虑。”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现代农业处调研员张万巧告诉记者,深圳原本就有种业基础,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农业转型发展,因土地资源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深圳,农产品物流业加上异地生产基地建设满足了九成以上市民消费需求,这也让深圳有条件腾出手来发展生物育种产业。

  2009年起,深圳开始着力推动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当时,深圳仅有农科集团等少数几个单位在开展传统育种研究,刚引进的几个单位也还在摸索中,原有的种子公司主营销售并不具备育种能力,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由于深圳生物育种产业起步较迟,唯一的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也于 2002年改制为企业集团,原有的国有种子公司也已改制,因此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商业化育种的模式,反而拥有了后发优势。

  2010年底,科技部批复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深圳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合作共建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框架协议。依托陆续引进的优秀团队,深圳生物育种产业有了一个高起点。去年5月,广东省农业厅与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签署协议,以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共同打造“广东现代种业硅谷”。

  郑璇告诉记者,深圳引进的一流团队各有优势,落实了资金和土地后,下一步要研究如何联合,形成产业集聚,每年确定一些攻关重点,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在深圳落户的创新团队形成生物育种的合力。

  据了解,深圳还将针对“个别种业企业领先,多数企业小而散”的局面,重点扶持一批有优势和成长势头好的企业,打造种业集团。

  1故事

  破格引进杰出人才

  攻克杂交小麦难题

  在深圳“育种圈”内,流传着不少关于破格引进人才、政府官员大力招才引智引项目的故事,深圳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冯树英杂交小麦育种团队就是其中一个故事的主角。

  冯树英团队是深圳市近年培育引进的十个团队之一。2012年初,山西运城蓝红杂交小麦研究中心创始人冯树英被破格评为第五名深圳市杰出人才,之前的四位全部是院士,只有他是一名普通研究员。

  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杨雅生告诉记者,1954年出生的冯树英从上世纪70年代自费开始杂交小麦育种实验,经过16年努力发现了近缘杂交方法,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只有远缘杂交才能产生不育株的观点束缚。

  创世纪公司从2004年就开始与研究遇到困难的冯树英接触,从2009年起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支持冯树英的研究。杨雅生坦言,当时投入一两千万元支持这项研究其实有一定风险,但如果能破解杂交小麦技术这一世界难题,就是为人类作贡献,即使失败了也是贡献。

  双方的合作陆续结出硕果。2010年7月,《小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方法》获国家发明ZL证书。2011年1月1日,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今年5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专程来到田间考察冯树英团队培育的杂交小麦生长情况,认为F型小麦不育系的恢复度稳定,麦穗大,麦粒明显比父本多,杂交优势明显。中国科学院院士、小麦专家庄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学家范云六等表示,F型杂交小麦技术有希望实现产业化。

  据创世纪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杂交小麦技术未来两三年内有望实现产业化,保守估计每亩可增产10%以上,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 年成立的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最初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主业,其转基因技术占领了我国90%以上的棉花种子经营市场,后在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上布局,已在抗虫棉花、超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领域拥有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并在国内外成功产业化。

  十多年前就曾与美国种业巨头有过谈判经历的杨雅生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就没有话语权,拥有过硬的技术就有底气与国际种业巨头竞争、谈判。创世纪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生物育种的航母,打造国内民族种业的领军企业,希望能在小麦、水稻、棉花、玉米、油菜五大粮食和经济作物都做到全国前三名,并与国际种业巨头一争高下。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