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PNAS-杨弋等-二硫键蛋白质组学研究

2007.7.31

我国二硫键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取得新突破。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药学院教授杨弋、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Joseph Loscalzo合作完成的论文《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对二硫键蛋白质组的调节》。
 
这项研究成果,对了解二硫键的形成及其对生命的调控,以及相关重大疾病机制研究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两位审稿人对该研究结果给予肯定评价:“论文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并且十分有效的方法来对细胞内二硫键进行成像,并发现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分子直接参与了细胞表面的二硫键形成。该研究非常重要,实验工作十分详尽并令人印象深刻。该研究将改变我们对线粒体在基于二硫键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折叠的理解。”“作者首次漂亮地显示了线粒体来源的活性氧参与细胞表面蛋白质二硫键形成,并通过这一新机制调节了这些蛋白质的折叠与转运。”
 
据专家介绍,二硫键是指蛋白质内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自然形成的桥键,其形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能直接在细胞内观察二硫键的形成,有关二硫键蛋白质组的形成与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领域进展缓慢。针对这一关键技术的国际空白,杨弋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方法,首次通过成像方法成功观察到细胞内二硫键的位置与水平。利用这种方法,他们在细胞对蛋白质二硫键的调控研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伴随线粒体呼吸产生的活性氧被细胞利用形成细胞表面蛋白质中的二硫键。而线粒体这一细胞“能量工厂”功能的改变,可以影响二硫键的水平,进而调节这些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及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二硫键是固定的、结构性的蛋白质化学修饰,而不像蛋白质磷酸化那样高度动态,并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功能。但近期研究发现,少数定位在还原性的细胞浆中的蛋白质也会受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形成暂时的二硫键,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与细胞性状。杨弋等的研究将这种调节性二硫键的范围,扩展到最主要的二硫键蛋白质组,即细胞分泌途径蛋白质组。

延伸报道 生物通 

在6月26日的《PNAS》上,来自中国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弋、哈佛医学院的宋艳丽(Yanli Song,音译)和Joseph Loscalzo(文章的通讯作者)公布了他们有关蛋白质二硫键形成研究的最新发现。该论文的题目为《哺乳动物细胞中线粒体对二硫键蛋白质组的调节》。

文章检索信息:

PNAS | June 26, 2007 | vol. 104 | no. 26 | 10813-10817
BIOLOGICAL SCIENCES / BIOCHEMISTRY
Regulation of the protein disulfide proteome by mitochondria in mammalian cells
Yi Yang*, 

 这项研究成果,对了解二硫键的形成及其对生命的调控,以及相关重大疾病机制研究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中大部分的蛋白质二硫化作用都被认为是一种蛋白质功能的重要惰性结构决定因子,而非动态调节因子。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蛋白质中的一些二硫键还受到具有功能性影响作用的氧化还原状态的调节。他们发现,哺乳动物细胞中由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被细胞用于促进细胞表面蛋白的二硫键的形成,以及折叠和转运。

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受到抑制时,蛋白质的二硫化过程也受到抑制并且诱导产生还原压力,从而导致一类细胞表面含二硫键蛋白功能的丧失和功能维持。

这些数据支持了有关两类亚蛋白质组构成二硫化物蛋白质组的理论。二硫化物蛋白质组是一种结构基团,并且是一种对氧化还原很敏感的基团。

 两位审稿人对该研究结果给予肯定评价:“论文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并且十分有效的方法来对细胞内二硫键进行成像,并发现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分子直接参与了细胞表面的二硫键形成。该研究非常重要,实验工作十分详尽并令人印象深刻。该研究将改变我们对线粒体在基于二硫键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折叠的理解。”“作者首次漂亮地显示了线粒体来源的活性氧参与细胞表面蛋白质二硫键形成,并通过这一新机制调节了这些蛋白质的折叠与转运。”

 二硫键是指蛋白质内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自然形成的桥键,其形成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能直接在细胞内观察二硫键的形成,有关二硫键蛋白质组的形成与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领域进展缓慢。针对这一关键技术的国际空白,杨弋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性的荧光标记方法,首次通过成像方法成功观察到细胞内二硫键的位置与水平。利用这种方法,他们在细胞对蛋白质二硫键的调控研究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伴随线粒体呼吸产生的活性氧被细胞利用形成细胞表面蛋白质中的二硫键。而线粒体这一细胞“能量工厂”功能的改变,可以影响二硫键的水平,进而调节这些蛋白质的折叠、转运及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二硫键是固定的、结构性的蛋白质化学修饰,而不像蛋白质磷酸化那样高度动态,并且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功能。但近期研究发现,少数定位在还原性的细胞浆中的蛋白质也会受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形成暂时的二硫键,从而影响蛋白质功能与细胞性状。杨弋等的研究将这种调节性二硫键的范围,扩展到最主要的二硫键蛋白质组,即细胞分泌途径蛋白质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