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窥

2017.9.08

   她经过三十年来的持续稳健发展,已成为磁共振波谱学与原子分子物理学创新研究基地,实现了从基础到应用基础到高技术辐射的完整链接,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波谱学领域,面向化学和生命分析,重点开展磁共振波谱方法学和谱仪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作用,引领了我国多学科交叉的磁共振波谱学发展。

  在原子分子物理领域,开展精密测量物理研究,实现了从原子分子量子态调控到原子离子频率高精度应用,尤其在原子频标方面形成了“探索一代、研制一代、应用一代”的发展格局。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重室)究竟是何“波长”和“频谱”?最近笔者走进武昌小洪山西30号一探究竟。

  一、 精神传承 首批入围

  磁共振波谱学科生命之树常青,由老所长王天眷先生于1961年初创立。经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波谱及核磁共振谱仪等方面先期就奠定了基础。

  1985年,中科院高层远见洞察,建立首批对外开放的18个实验室,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入选。1986年,国家计委为加强和推进我国基础研究,着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原武汉物理研究所叶朝辉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努力下,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抢占了先发机遇。1996年,原武汉物理所与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组建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简称物数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给予110万美元(约380万元人民币)启动经费,叶朝辉果断决策,动用这笔外汇的“大头”,购买了科研必不可少的400MHz固体核磁共振谱仪及相关设备。

  叶朝辉院士1942年出生,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的研究,是我国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的创始人。他目光高远,抓住“平台”和“人才”建设两个关键因素,把握并管理国重室、研究所的发展朝向,使其在国家层面体现“引领”的重要性,是众人交口称道的战略科学家。

  “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前瞻性战略思考,很多规划和建言也都在国家层面被采纳。”物数所副所长周欣坦言,他本人于2009年从美国回到国重室从事科研,很大程度上也有感于叶朝辉的科研情怀和个人魅力。

  “我们在这里读书,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与科学精神的传承有很大关系。”周欣说,“国重室在国际舞台上有一席之地,具有较强的科研竞争力,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做科研,什么热门就跟风做什么。”

  二、 左膀右臂 势在必得

  1995年是中科院实施“百人计划”第二年,物数所只有一个名额,求贤若渴的叶朝辉国内外遍寻英才。听一位老科学家推荐詹明生,他立即到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登门邀请詹明生加盟国重室。詹明生到来后不仅加强了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实力,还率先建成了国内首个冷原子物理实验平台。

  1995年中科院刚开通因特网,叶朝辉领衔的国重室也最早启用了电子邮箱。有一天叶朝辉喜出望外,收到刘买利从英国伦敦发来的信件。叶朝辉当即回信说:“你的文章我早已关注了。”

  随着刘买利对物数所的进一步了解,他表达了19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到武汉做博士后的愿望,得到叶朝辉的热忱欢迎。

  “刘买利给我们增添了新鲜活力,他在这里做科研很开心。”时隔21年,叶朝辉院士回忆说,“他在海外读博前是西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读博时搞的多量子核磁共振是我本人倾心的科研领域,我关注他的优秀文章顺理成章。”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