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2017.11.14

   banquan16.jpeg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次南极科考任务。

  164天16个航段

  创中国南极科考多个“首次”

  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启程。相比往年,这次时间尤其长——164天。这意味着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杨惠根告诉记者,本次考察的第一项重大任务是为中国在南极恩克斯堡岛建设新站做前期准备,第二项重大任务是启动南极观(监)测网建设,实施中国南极考察首次业务化调查与评估,包括南极海洋、陆地环境调查与评估,以及空间地理信息业务化调查等5大类、共23项任务。

  此外,考察队还将开展多方面的科研考察,包括南极植物保护与管理问题研究、罗斯冰架考察等任务。

  杨惠根说,考察队将途经新西兰、罗斯海到达中山站,随后进行普利兹湾、戴维斯海和罗斯海的科考作业。在停靠新西兰进行补给后,前往阿蒙森海作业。计划2018年4月20日返回上海,总航程约3.7万余公里,分成16个航段,创中国历次南极考察航段复杂程度之最。

  考察队不仅包括下设的南极长城站队、中山站队等8个站队,还包括上一年留在南极的越冬队等,共12支队伍,总计334人。

  “此次考察队创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后人数之最。在各国南极科考中,这么大的规模也不多见。同时,这也是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首次两条考察船同步在南大洋实施海洋调查作业。”杨惠根说。

  此外,南极考察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将首次大规模承担中山站人员进出南极的运输任务,总计约170飞行小时。

  重中之重:1400余吨物资抢滩登陆

  在南极,物资运输补给是科考站的生命线。国外曾发生过物资卸运失败导致科考站人员被迫撤离的情况。“雪龙”号历次出征南极,都承担着物资运输补给的重任。相比往年,今年考察物资总量大,卸货时间极其紧张,任务特别艰巨。

  杨惠根说,新站建设是这次考察的首要任务,卸货是重中之重。此次新站建设物资达1816立方米、重540吨,没有现成码头,需要寻找合适地点抢滩登陆。

  科考队拟采用KA32直升机吊挂作业和驳船运输相结合的方式。直升机平均每天飞25架次,海面运输由驳船与小艇配合运输,平均每天5航次。这样24小时不间断作业,连续奋战5天,科考队才能按计划完成物资卸运。

  “在中山站,我们有900多吨物资,只有一次卸货机会。”杨惠根说,由于“雪龙”号到达中山站时间比历年都晚,海冰情况存在不确定因素。按计划,“雪龙”号与中山站间作业距离控制在20公里之内,海冰卸货将根据冰情和天气情况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