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JAMA子刊:代糖饮料也不健康!

2019.9.16

  现代社会人可以说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注重健康,从社交网络上那些“谈糖色变”的KOL们就可见一斑。

  甜甜的糖真可谓危险与诱惑并存。美味是真的美味,与肥胖以及一系列代谢障碍相关也是不争的事实。

  想要健康,但也舍不下这份口舌之欲,人工代糖似乎成了希望之星。

  然而事实却似乎并不那么如意。

  近期,《JAMA内科学》杂志刊登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关软饮料与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成果[1],涵盖了来自欧洲十国超过45万人的数据,中位随访时间超过16年。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每日喝两杯软饮料的参与者,与每月喝不超过一杯软饮的参与者相比全因死亡风险高17%。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含糖软饮和代糖软饮分开讨论,那么前者与风险升高8%有关,后者则足足有26%。

  此外,研究数据还发现这两类饮料分别与不同疾病的风险挂钩。特别的,这是首次发现软饮料摄入与帕金森病风险有关。

图片.png

图源 | pixabay

  说起软饮料,那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饮料真的好喝。夏天里那冒着泡泡的一口碳酸汽水,冬天里周杰伦手捧着的那杯奶茶,还有各种花样层出不穷的果汁、调味茶、乳酸饮料……可以说无论什么小众口味,都能找到心头好。

  恨的是,软饮料别的没有,“营养”是真的丰富到溢出来。随手抄起一个饮料瓶看看能量表,那卡路里数在奇点糕眼里就一个字,糖。

  嗯周董就是这么变宽的吧……

  常喝含糖饮料会无形中增加能量摄入,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而这又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相关。根据调查,2010年全球范围内与含糖饮料摄入相关的疾病足足造成了18.4万人的死亡。

  意识到这个健康大bug的政府开始增加”糖税“,同时消费者们也开始排斥精加工糖,人工甜味剂,也就是代糖就这么登上了历史舞台。

图片.png

图源 | pixabay

  与常规添加糖相比,代糖的热量很低或者就是没有,从能量摄入角度来说的确是达到目的了。但是这是否真的意味着能从长期给人类生理和健康带来正面影响,还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一些规模相似的研究也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那就来看看今天要介绍的这项“史上最大规模研究”是怎么说的吧~

  研究者选择的是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EPIC)的数据,总共纳入了451742名参与者,其中71.1%为女性,中位年龄50.8岁,中位随访16.4年。

  参与者们依据软饮料的摄入进行分组,其中与每月喝软饮少于1杯的人相比,每天2杯以上软饮的人相对更年轻(50.5 vs 52.2),更可能吸烟,另外也更可能爱运动(27.8% vs 15.5%)。

图片.png

参与者基线特征(局部)

其他调查数据包括热量摄入、用药史等等

  但是显然,年轻爱运动并不意味着这群人就更健康。

  正如开头所说,爱喝饮料的这群人,全因死亡风险比不爱喝饮料的伙伴要高出17%,同时含糖软饮和代糖软饮的相关风险分别为8%和26%。

  有趣的是,我们一般会直觉性地认为饮料带来的不健康隐患主要与肥胖有关。但是根据研究结果,在BMI<25,也就是体重完全正常的人群中,软饮摄入与全因死亡的正相关也是完全成立的。

  接下来咱们一起看看,软饮和特定类型疾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循环系统疾病仍是重灾区,每天2杯软饮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比每月<1杯者高27%,而其中选择了代糖饮料的参与者数据更吓人一些,足足高了52%。但奇怪的是,含糖饮料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图片.png

软饮摄入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癌症似乎是软饮的盲区,不管真糖假糖,和总癌症、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死亡风险是无关的。但是软饮摄入与结直肠癌死亡呈正相关,每日>1杯与每月<1杯相比,死亡风险升高了25%。

  此前有研究显示,高糖会破坏肠道屏障,或许和这有关吧。

  包含肠道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也有些吓人。软饮或是含糖软饮每日>1杯与每月<1杯相比,消化系统疾病风险升高了59%。不过代糖软饮并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图片.png

软饮与消化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最后,这项研究首次发现了软饮料摄入还与帕金森病风险有关。软饮每日>1杯与每月<1杯相比,帕金森病死亡风险也升高了59%。

  当然了,这些风险我们很难单单怪到可乐奶茶身上。即使已经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整,但研究者也直言这并不能够完全排除这些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比起给饮料扣上“害人不浅”的罪名,我们更应该关注高水平饮料摄入所代表的一种更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过,少喝饮料总归也是向健康生活更近了一步。古人所说多喝热水,诚不我欺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