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大气污染遇到新问题 多领域专家会诊公共环境困局

2014.1.16

  雾霾是近年突然暴发的吗?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否破解雾霾成因?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在治理雾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室内PM2.5升高,二手烟到底是不是最大元凶?随着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我国在科学应对上如何超前布局?……1月14日,科技日报社主办专家座谈会,共议如何科学治理大气污染。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柴发合,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等1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就大气污染防治畅所欲言。座谈会得到了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大力支持。

  针对记者提出的雾霾产生的贡献源是否已厘清的问题,柴发合回应说,包括来源解析、空气质量模型和排放清单等,在863计划、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已基本建立了科学方法体系,但是这些方法应用到某个地方或在应用过程当中,因为基础数据问题和部分方法学问题,现在还不能非常精准地说明每个地方的污染来源。

  “实际上不同污染阶段、不同污染水平、不同季节,霾的来源完全不一样。”柴发合解释说,每个城市之间排放源的结构和地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要针对具体区域和城市,真正搞清楚问题在哪里,再寻找解决方案。对此,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认为 “难度很大”。目前科学家正在应用多种动态源解析、同位素源解析等方法,力求搞清雾霾成因及各种来源所占的比例等基础问题。

  中国已有各种机动车1亿辆,机动车污染主要在大城市。长期从事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贺泓指出,我国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落后发达国家5—10年,追赶任务比较重。在863计划支持下,机动车污染控制研发,如自主研发汽车尾气净化技术、三效催化技术收效较好。“我们研发满足下一代国五标准推出三效催化技术基本成熟,所有机动车新车将安装三效催化技术,现在已经在做更下一代国六标准储备。”他介绍,我国自主研发国四标准柴油车尾气净化,正在逐步运用。现在的问题是,法规超前,油品品质相对滞后,特别是柴油品质。

  在张远航看来,大气污染问题是因为长期积累和发展的,在一个特定的时期突然暴发。我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始于上世纪70年代,并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贺克斌称,之所以我们能把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逐步解决,同时还能鉴别出新问题,得益于几十年来的科技支撑。而现在的问题是排放强度快速下降,绝对值快速上升,尾部治理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要走倒逼结构调整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大气污染性质从2000年前后开始发生变化。臭氧污染、PM2.5污染问题逐步显现。“煤烟型没有控制,氧化型污染开始凸显,污染叠加导致更加复杂大气层问题,由此提出大气复合污染概念。”张远航表示,多污染物构成,多种污染相互耦合,造成目前大范围的区域性污染。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部、环保部的规划当中,对这些形势都有基本判断,并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支持污染问题防治。如今,在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已用于我国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发布;多模型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在北京、珠三角、广州、上海等地投入运行。

  提及空气质量预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则认为,始于10年前的空气污染预报,现在更应关注小风、静风天气预报,以及静稳天气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样预报准确度至少可以接近天气预报准确率。“针对模型的不同特点,我们发展了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王自发说,该系统在北京奥运会后,又相继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数值业务预报系统,迄今一直在为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空气质量预报与预警服务。

  大面积持续雾霾是由“核雾染”所致?虽然没有数据证明雾霾与核辐射相关,但这个疑问已经在互联网上发酵了一个多月。当记者将这一问题抛给现场专家时,贺克斌称,网上只是推测,现有的数据不能支撑这一说法。

  “这种东西确实不足以让我们担心造成雾霾,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核物理专业出身的柴发合从成霾基础上否认了“核雾染”现象存在的可能性。他表示,目前研究成霾机制或者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和PM2.5浓度和大气湿度有关,而PM2.5组成部分为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加上碳黑和氨,这几种物质起到的削光作用比较大。

  针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我国大气治理技术和监测仪器不甘缺位。中科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刘建国介绍说,过去10多年间,我国从研发到企业产业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仅就备受关注的PM2.5监测而言,环保部在2012年年底紧急推进这项工作,第一批 10多亿元的设备被美国公司抢占先机。“为此,环保部进行了国产PM2.5的监测仪器的命名和认证工作,一年多来,国内众多仪器厂家生产仪器不论是性能指标还是稳定可靠性来讲不比国外差。”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云贵告诉记者,治理氮氧化物污染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该公司2013年就完成了66套脱硫、脱硝装置,目前全部用于火电厂的环保治理。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小明用数据说明了火电的清洁化发展:目前,全国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90%以上都安装了脱硫装置。“这个数字比2011年美国高出了30%。”他说,2012年年底,全国电力系统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83万吨,较2001年年底下降了4.3%,粉尘、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逐年下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

  相比于电力行业交出的减排成绩单,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廷钰眼中的钢铁行业对科技需求更紧迫。钢铁产能在急剧放大,钢铁污染物技术却未得到大规模推广使用。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经济不太景气,如果不关停环保成本肯定要上升,“钢铁行业对于科技需求更紧迫、更大”。

  针对公众关注的VOC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柴发合透露,不同行业的VOC标准正在推出,在2012年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已经将VOC控制列入整体控制指标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朱天乐看来,VOC控制难度大是因为污染源非常复杂,VOC污染物排放清单包括臭氧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污染物。对于VOC控制更多要考虑前端怎么做,比如通过清洁生产,做清洁生产原料、工艺来解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