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江苏东台市城东新区:崛起的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

2018.5.29

1527565531397048.jpg

江苏省东台市城东新区

■本报记者 王佳雯

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中走进城东新区,犹如走进一座以绿色为底色的五彩花园,又似融入了一片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智慧谷。

新一轮科技浪潮汹涌,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制造向工业生产渗透,推进“东台制造”向“东台智造”跃升。而江苏省东台市城东新区顺势而为,智能制造产业园、智慧互联网产业基地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已成为大势所趋。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江苏省东台市副市长、城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徐越说。

以传统为沃土 推动升级转型

在50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规划中,集聚着如宝控机器人、美之好机器人、莱纳多机器人等重点项目;拓普瑞手臂机器人、创想蜘蛛人机器人、萨沃特包装机器人、萨默尔服务机器人等2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已入驻孵化;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广场,定位机器人主题综合服务平台和机器人产业加速器,提供展示交易、研发孵化、加工组装、检验检测、信息交流、科普体验等多方位服务……

据介绍,2010年开始建设的城东新区,将围绕高端纺织机械制造、新能源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四大板块打造产业生态链。

一批批国际、国内知名智能制造企业竞相落户,更加专业的服务平台日益完善,给东台产业智能升级带来了强大推动力,也预示着东台智能崛起的美好前景。

当下,人工智能在全国发展呈燎原之势,而东台市城东新区却从建设伊始便对该产业的落地生根有着清晰的认识。“没有订单、没有市场,人工智能也无法生存。”

东台市多年来积淀的传统制造业基础,为机器人企业发展铺垫了肥沃的生长土壤。传统与智能,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密切互动。

这个距离上海约230公里的城市,面积约为上海的一半,却集聚了8000多家工业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多是人力密集型产业,甚至一个工厂就有上万名工人。

然而,随着人力成本增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被提上议事日程。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让传统制造业看到了自身转型升级的动力与契机。

城东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端智能制造是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发展本土机器人企业,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技术和质量的提高,也为工厂减轻了用工压力,降低了成本。

简政放权 用服务塑口碑

对于推动企业发展,东台市政府一直是从长远谋篇布局。这不仅体现在既有传统制造业以“高、轻、新”为标准选择绿色环保产业,更体现在为城东新区产业高地引进企业时所提供的便捷、高效服务。

据介绍,东台市鼓励新区企业采用高端进口设备,并成立重点行业产业基金配套支持,对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设备予以设备总额12%的奖励。对于初创企业,这笔经费的支持,着实减轻了企业不小的资金压力。

而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而言,资金或许并非它们最为看重的因素,反而配套服务、政府诚信成了企业选择是否落户城东新区的关键因素。

对这些需求,城东新区也早有思考与准备。江苏省制造业比较发达,产业的配套让落户企业不是孤单的一个企业,而是一条较为齐全的产业链条。

不仅如此,东台市政府的高效服务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据介绍,东台市全面推行“4+2“审批服务模式,实现企业2个工作日注册开业、4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权证、30个工作日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的“2430”标准。

东台市政府简政放权的举措,让人们印象中繁琐的企业注册、落户程序不再是“跑断腿”的麻烦事。政府处处为企业着想的工作风格,变成了强有力的口碑,在企业间迅速传播。“以商引商”,已落户的企业又为新区吸引来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谈到城东新区产业链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江苏光合锐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洁雯表示,我们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度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机器人国际知名品牌,带动全市机器人企业“精进”发展,形成全产业链齐头并进的局面。

其中,城东新区重点发展的机器人产业便是“以商引商”产业链集聚的典型。自去年启动至今,城东新区机器人产业已经集聚了20多家上下游企业,涵盖机器人制造、磁浮电机、大数据和云平台企业等上下游多个环节。

事业吸引 打造人才高地

从人才高地上海驱车前往东台市大约需要两个多小时,2020年即将开通的高铁,又会将这一路程花费的时间压缩至40分钟左右。对于东台市而言,这将是吸引高端人才入驻的绝佳条件。

人工智能产业是高端人才较为密集的产业,然而一度最令东台市困惑的,便是如何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这个小城来工作、生活。未来高铁的开通,让区域距离被大幅压缩,东台市的人才经也有了新思路:“高端人才引进,完全可以家在上海,到这里来工作”。

要留住人才,把产业集聚,少不了平台、载体。为了吸引人才,东台市出台了“615”人才引进政策,为“千人计划”、双创人才提供特殊政策支持。然而,在全国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吸引高端人才的当下,东台市的这些举措也并不一定能够对高端人才产生独特吸引力。所以,东台市城东新区将吸引人才的突破口放到了关注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瓶颈问题。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验室内的成功只是开始,要进入市场,还要经过产业化放大、专业检测等诸多关卡,才能形成产品走向市场。

不仅如此,科研人员大多在科学研究上是一把好手,却未必十分了解企业管理。而要成功建立一个实体企业,从招募工人、购买设备、寻求银行资金支持,再到员工管理、经营市场、打开销售局面,方方面面都需要专业的支持,而城东新区也力求尽最大的努力,为科研人员消解上述问题带来的压力。

据介绍,东台市已成立第三方招商平台,为引进的企业提供人才引导、市场对接、政策到位等服务,其成果自然是园区内落户的日趋完备的产业链。

“目前我们引入了机器人产业企业20多家,已拥有专业园区、科研基地和孵化平台等产业载体,而且与机器人产业相关的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电子装备等产业链配套项目正在集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生态圈’已经形成,集群效应初步彰显。”李洁雯说。

急高端人才所急,想高端人才所想,如今东台市城东新区已经吸引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带着创业项目归来。

下一步,城东新区还将在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应用示范、培育龙头企业、突破关键零部件等层面集中发力。相信未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服务的城东新区,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选择到这里落户、生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