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PSA 2014分会:蛋白质应用和肽生物标志物研究开发

2014.4.23

  2014年4月16-18日,第五届中国上海化学与药物结构分析会议 (CPSA Shanghai 2014)在上海浦东新区淳大万丽酒店召开,来自国际知名药企、跨国大制药公司、中国CRO、生物医药研究所和高校的高管、专家、学者两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4月18日下午莱茵厅举行以“蛋白质的应用和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开发”为主题的分会研讨会,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黄超蘭博士、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John Yates博士、上海药物研究所的Hu Zhou博士分别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黄超蘭博士

  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质谱系统主任、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黄超蘭博士带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分析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精彩报告。

  黄超蘭博士指出,PTM 是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其中一个步骤,在蛋白质翻译过程后发生的,是决定蛋白质功能的关键过程,是导致蛋白质复杂性的主要因素。现在,已经有超过300中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其中不少是已知在细胞生理和疾病的关键角色。PTM包含四种方式,添加——糖类、酯类、磷酸基团等;酶切;AAS化学性质改变;结构改变。

  报告指出,由于PTMs的不稳定性PTM紧密集中、通过得到特征离子等,可以通过对PTM MS数据的质量控制进行精确注释,就能够通过质谱辨别PTMs。

  最后,黄超蘭博士指出,未来PTM还有很多挑战,比如实现PTM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蛋白丰度动态范围等;研发更稳健的定量方法来研究PTM动态,组织和开发更多的蛋白质PTM类型分析等。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John Yates博士

  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John Yates博士带来题为《发现和研究目标蛋白质组学移植排斥》的精彩报告。报告显示蛋白质鉴定需通过匹配串联质谱的数据库,并运用集成多位液相色谱法。

  有关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报告指出,第一例肾移植手术于1954年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而目前肾移植手术约有10%的急性排斥反应,在十年内有90%的机会发展成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其中,在移植一年后的发病率约为50%,两年后约为60%。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代表主体和导致进行性肾组织损伤及移植失败的移植物之间相相互影响。大范围并有针对性的对移植活检和肾移植受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分析都使用蛋白质质谱分析,即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不同阶段进行蛋白质表达分析,并从发生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患者移植活检蛋白质表达分析,同时从健康的移植受者的PBL样本,进行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比较蛋白质表达分析。

  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流程:大规模研究和发现→表达蛋白的差异性→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分析→功能注释→确认→验证

上海药物研究所的Hu Zhou博士

  来自上海药物研究所的Hu Zhou博士上台为与会者作《蛋白质组反应器及其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应用技术开发》的精彩报告,报告从离心蛋白质组学反应器发展和生物标志物发现应用这两方面阐述。

  报告首先介绍了强离子交换的原理,并记录蛋白质组学反应初步报告、离心蛋白质组学反应器、应用蛋白质组学反应器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等方面,并详述大肠癌研究,大肠癌是恶性肿瘤中第三种最常见的类型并且在2011年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率排名第三。在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强劲有上升趋势,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是癌症中第四大死因之一。

分会现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