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儿童成分输血知多少?

2021.5.26

输血是儿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输血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恢复血容量,补充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以恢复或保持患者血液循环的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对全血输注,成分输血可一血多用,节约用血;且制品的浓度与纯度高,安全,疗效好。因此临床中成分输血占绝大多数,并且成分输血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先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临床医师水平的标志。临床中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肿瘤及实体瘤化疗的患儿中比较常见,下面就简单介绍这两种成分输入时的注意事项。

一、浓缩红细胞输注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70%~80%以上是需要补充红细胞。目前红细胞制品种类较多,功能各不相同,但应用最多的是含添加剂或添加液的浓缩红细胞。我国规定,每200 ml全血制备的红细胞为1个单位。每单位含有200 ml全血的红细胞及50 ml添加剂,含有少量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较全血而言,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其适用于临床各科室的输血,如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外伤或手术导致的急性失血、高钾血症、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儿童及老年患者的输血。儿童输血剂量为增加血红蛋白(X g/L)所需的血量(ml)=0.6*X*体重(Kg),对于婴儿,每10 kg体重输红细胞10 ml可使血红蛋白升高约30 g/L。运用上述公式,可以预期患儿输血后的血红蛋白变化,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10 kg体重的患儿,预期升高血红蛋白浓度为20 g/L,输血量为120 ml。相反也可以根据输血量预测患儿血红蛋白增长情况,例如一名20kg体重的患儿输血200 ml,预计可增加血红蛋白16-17g/L。但输注剂量最好控制在10-15 ml/kg,以免超过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不全。

二、血小板输注

目前血小板制品以浓缩血小板应用最广泛,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机采法及手工法。由于机采浓缩血小板纯度高,含有白细胞及红细胞量少,因此临床中应用相对较多,但其成本也较高。血小板输注治疗包括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及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常见的治疗性血小板输注包括: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疾病、化疗或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或衰竭;②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病及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功能异常;③大量输血所致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等。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仅在有潜在出血危险者,当血小板数小于等于5-10G/L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必须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减少症拟行手术时,血小板应>50  G/L,关键部位的手术如眼睛、脑等,血小板必须>100 G/L。

不论由全血制备的血小板或单采获得的血小板,其标准剂量为10 ml/kg,年长儿每1 m2输注1U血小板可升高血小板数12-25 G/L。用输血器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余下几毫升可用生理盐水冲管输入。但由于血小板波动范围大,因此在给患儿输注血小板时刻不必计算剂量,一般不会发生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的是机采血小板制品体积约15~250 ml,对于婴幼儿应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不全。输后血小板>40 G/L,几乎可控制所有患者出血;>20 G/L,约2/3患者可停止出血;仍<20 G/L,不足1/3患者出血停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