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肺转移病例分析-1

2022.1.02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是颅内少见的局灶性生长的梭形细胞肿瘤。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间叶细胞,虽然中枢神经系统的脉管、脑脊髓膜等均起源于间叶组织,但因颅内间叶细胞相对较少,文献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很少,多为个案或小宗报道,术前易误诊为不典型性脑膜瘤。本文报道2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从影像学、病理学、转移倾向等方面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

 

例1,女,66岁,持续性后枕部疼痛2个月伴明显恶心呕吐,左侧肢体肌力减弱,2015年3月入院。头颅CT提示右侧枕部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区,部分呈脑脊液密度,其内见等密度肿块,颅骨骨质正常。头颅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图1A~C)提示右侧枕部可见不规则团块状病变,5.1cm×3.6cm×3.5cm,T1WI呈混杂等低信号,病灶内可见多发点状短T1短T2信号影,病灶周围可见脑脊液信号环绕,增强后病灶前份可见囊性病灶,囊壁强化不明显,病灶与小脑幕关系密切,可见明显脑膜尾征。术前考虑为不典型性脑膜瘤,行开颅颅内肿瘤切除术(右侧枕叶)。

 

术中见骨瓣板障内侧与硬脑膜粘连严重,部分受肿瘤侵蚀。沿肿瘤边缘分离肿瘤实体,见肿瘤组织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并与窦汇、横窦侧粘连,质韧,色灰白,血供丰富。肿瘤瘤体完全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2天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Ⅰ级,出院。术后病理(图1D):(右侧枕叶)梭形细胞肿瘤,束状、编织状排列,核卵圆形或杆状,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分裂象罕见,胞浆中等量粉染,间质见数量丰富的薄壁血管,呈血窦或鹿角样;免疫组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S-100(-),孕激素受体(PR)(-),Ki-67阳性指数0~2%,CD34(+),P53(-),BCL-2(+),平滑肌动蛋白(SMA)(-),CD99(弱+)。诊断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均消失,随访3年,ADL分级0级,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头颅MR平扫及增强未见肿瘤复发,胸腹部CT未见明显转移灶。

 1625611482392783.png

1625611504430435.png

图1例1术前MRT2轴位(A)、增强轴位(B)、增强冠状位(C)见右侧枕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约5.1cm×3.6cm×3.5cm,周围脑脊液信号环绕,增强后,病灶前份可见囊性病灶,囊壁强化不明显,病灶与小脑幕关系密切。术后病理(D)(HE染色×200)镜下见(右枕叶)梭形细胞肿瘤,束状、编织状排列,核卵圆形或杆状,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分裂象罕见,胞浆中等量粉染,间质见数量丰富的薄壁血管,呈血窦或鹿角样

 

例2,女,26岁,头晕头痛伴左侧下肢沉重感1月余,加重5天,2019年12月入院。头颅MR平扫及增强(图2A~C)示右顶部团块状异常信号影,6.2cm×4.5cm×5.8cm,T1WI稍低信号为主,内见多发斑片斑点样高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为高低等混合信号,病变周围见水肿带,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变窄,胼胝体压部受压向下移位,强化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部见多发迂曲强化血管影,T2WI与增强对比可见明显“阴阳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