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首例女性艾滋病患者痊愈,专家称此方法仍存在巨大风险

2022.2.17

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一名患有艾滋病的美国女子在经过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成功痊愈,成为全球首例感染艾滋病痊愈的女性患者。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6日报道,这种干细胞移植疗法将对未来治疗更多艾滋病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318326_202202171343441.jpg

据报道,这名女性除了患有艾滋病外还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脐带血移植治疗。目前,她体内已经14个月没有出现艾滋病病毒了。科学家解释称,这种疗法的原理是利用其他人的免疫系统来替换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首先需要用化疗来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包括患者体内病变的免疫细胞,之后再通过移植能够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干细胞来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在这名女性之前,已经有3名男性通过同样的疗法从艾滋病中痊愈。

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由人们所认为的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了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内科慢性疾病。从最开始的谈“艾”色变,到临床治疗研究不断深入,艾滋病防控及诊治领域在近三十年实现了巨大飞跃。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最早报道了一种严重的新型传染病。感染者以严重发热及消瘦为突出表现,伴随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在患病半年内可迅速进展至死亡。艾滋病从1981年报道直至1996年的十几年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从病毒感染后经历6~8年的无症状期,进展至严重免疫缺陷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几乎100%死亡。所以,在当时艾滋病又被称为超级癌症,不仅会引起患者的死亡,而且还具有传染性。

人类踏上了对抗艾滋病的征途。1981年,第一例感染者被报道,1983年,人们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并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法国西诺西和蒙塔尼教授因发现艾滋病病毒的重大贡献,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4年,科学家们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导致了机体免疫功能不可逆的全面下降,是导致艾滋病发病的主要机制。

随着对病毒在体内复制和存活机制的不断了解,1987年,第一个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但起初使用单一药物抗病毒效果并不好,即便到1993年开始进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试验,效果依然欠佳。患者使用二联抗艾滋病治疗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命,但与不治疗相比,仅能多存活半年到一年左右,没有实质性改善。

抗病毒治疗的转机发生在1996年。随着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出现,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联合使用三种抗病毒药物的“鸡尾酒疗法”,使得艾滋病治疗效果大大改善。1997年,李太生和他的法国导师在使用鸡尾酒方案治疗晚期艾滋病患者队列当中观察到,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体内病毒复制,还能使大部分患者的CD4细胞逐步恢复,从而实现免疫功能“重建”。这一发现从理论上证明,经过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晚期被破坏的免疫功能可以完全或者部分恢复,为艾滋病患者长期生存打开希望之门。

从1981年发现第一例患者,到如今成功抗病毒治疗,艾滋病已经由人们所认为的致死性疾病,逐渐转变为了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的内科慢性疾病。

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使体内病毒复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如此一来,患者可以在长期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逐渐恢复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艾滋病已有治愈病例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两位艾滋病患者完全治愈。一个是10年前的“柏林病人”,一个是今年刚刚报道的“伦敦病人”。这两位患者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他们在患艾滋病的同时又患上血液系统肿瘤。他们在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接受放疗/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

这两例治愈病例的共同点在于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而干细胞捐赠者体内的CCR5受体出现一种罕见变异,造成CCR5缺失。CCR5是艾滋病病毒进入CD4细胞的一个辅助受体,它的缺失可使艾滋病病毒无法成功攻击CD4细胞,进而阻止艾滋病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避免其完成整合以及产生下一代。同时,这两个患者还接受了放疗/化疗,研究人员考虑,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艾滋病病毒的消灭。

这样的案例难以复制。虽然其治疗方法不能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标准手段,但是为人类攻克艾滋病提供了新希望。

其实,目前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基本都不满足上述的各项条件,但也不要灰心丧气。即使艾滋病患者不能大范围地施行“治愈”治疗,但就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来说,艾滋病患者通过服药已经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继而回归社会,回到工作岗位上,组建家庭,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但科学家表示,这种干细胞移植疗法对于那些本身没有患重病的人来说风险较大,且想要找到自带抵御艾滋病病毒的干细胞并不容易,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本身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恢复情况,所以该疗法的推广范围有限,但也为艾滋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