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报告

2022.3.11

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直接植入子宫肌层内,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多次人工流产,宫腔感染、损伤子宫内膜和原发性蜕膜发育不良等引起的病理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剖宫产手术的普及应用,胎盘植入发生率明显增高,胎盘植入已经成为产时子宫切除的首要危险因素。因为植入性胎盘产前诊断较为困难,可造成严重的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科现就1例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并发DIC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3岁,孕周37+1周,孕2产1,瘢痕子宫,因阴道流血于2014年2月7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入院查体:体质量64kg,血压106/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02次/分,血红蛋白(Hb)80g/L,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正常,B超考虑前置胎盘,急诊行剖宫产术。

 

14:20入手术室,血压125/80mmHg,心率100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患者无不适,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左侧卧位于L2~3行腰硬联合麻醉,0.5%丁哌卡因8mg,注入蛛网膜下腔,调整平面,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后,阻滞平面T8~S2后开始消毒,此时心率无大幅度下降,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于14:35手术开始,14:40娩出一活男婴,新生儿Apgar评分9分,胎儿娩出后子宫及盆腔不断出血,见出血不凝。

 

实验室检查结果:Plt95×109L-1,凝血酶原时间13.2s,纤维蛋白原(Fg)1.34g/L,D-二聚体阳性,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阳性,诊断为DIC明确。加快静脉滴注,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及子宫下段,无法剥离,通知血库送血,静脉间断给予麻黄碱升高血压,同时给予芬太尼0.15mg,罗库溴铵40mg全身麻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一次插管成功,机控呼吸。

 

丙泊酚1.5mg维持麻醉,行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4 cmH2O(1 cmH2O=0.098kPa),加快输血、静脉滴注,行有创动脉穿刺查血气,Hb4g/L,pH=7.235,剩余碱(BE)=-11mmol,输入NaHCO3250mL,纠正酸中毒,患者血压60/35mmHg,心率150次/分,此时出血大约2500mL,剥离胎盘时出血无法控制,产科医生立即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切除子宫,静脉去甲肾上腺素4mg联合0.9%氯化钠溶液30mL泵入,维持血压85mmHg,加快输血、静脉滴注,患者出血得到控制,血压逐渐维持稳定,脸色逐渐红润,停药观察,血压116/72mmHg,术中输血1600mL,胶体液1000mL,冰冻血浆400mL,冷沉淀凝血因子10U,液体总量7300mL,尿量2000mL,手术历时2.5h。

 

术毕复查血气示:Hb7g/L,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基本平衡,手术行剖宫产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术毕在手术室观察30min,拔出气管导管送入病房。第2天随访患者意识清楚,能主动交谈,血压106/59mmHg、SpO297%、脉搏91次/分,无不适。

 

2.讨论

 

2.1胎盘植入的临床特点及麻醉方法

 

胎盘植入又称穿通胎盘(胎盘绒毛穿通子宫肌层)和嵌入胎盘(胎盘绒毛浸润子宫肌层),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胎盘植入的发生率约为9.5/10万。子宫穿孔、严重出血和继发感染是该病的三大显著特征,一旦出现该类症状,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和腹腔内出血常会导致急症发生,进而导致子宫切除。因此,加强产前诊断,是改善预后的措施之一。

 

产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或血清学检查等筛查手段有助于产前诊断。若胎儿娩出后胎盘不下,须警惕胎盘植入的可能,不要盲目徒手剥离胎盘,以免发生严重后果。产科麻醉因具有高风险、高并发症、高度特殊性等特征,因此,在医学界一直深受关注,在无禁忌的情况下,首先选择腰硬膜联合麻醉,必要情况下改为全身麻醉,要求在麻醉后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否则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会使胎儿娩出后发生严重窒息。

 

在严重的情况下,进入腹腔困难,难以考虑到胎儿的安全,由于急于手术,很容易造成粘连膀胱等周围脏器损伤。首先选择腰硬膜联合麻醉,临床中如果遇到严重粘连的患者,胎儿娩出时间不必过分考虑,可以仔细地进行分离粘连,避免损伤周围器官,仔细地判断胎盘附着位置,在手术前,选择正确的子宫切口位置,尽可能避开胎盘,减少产妇大出血发生。

 

2.2并发DIC的抢救

 

加强产科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有原发病的产妇,行预防和治疗、阻断工作、促凝物质中的外源性来源,关键是产科DIC的终止。治疗前后要做到积极有效防止医院内感染,分娩胎儿后要及早清理胎盘和子宫内容物,实施抗休克治疗,减少产科DIC的诱发因素。

 

抢救中还应特别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使用NaHCO3首次剂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以使患者缺氧症状得以改善,预防溶血,组织细胞缺血、坏死,器官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当患者出现DIC时,补充凝血因子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凝血因素的补充除了要注重时机外,还要根据患者血液情况及出血情况酌情进行筛选,这是产科DIC救治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掌握抗凝剂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时机对产科DIC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的灌注量是预防DIC的先决条件,保持开放的微循环,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复方乳酸钠液,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对缓解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效果。简而言之,在妇科DIC患者的治疗中,正确识别DIC的早期症状和发病机制,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产科DIC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