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309医院巧用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

2014.7.03

  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台伽马刀手术,为饱受三叉神经痛十年折磨的患者老李,驱除了不定时发作的“疼痛魔鬼”。手术的成功,再次印证了伽马刀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被很多人称为“天下第一痛”。它属于临床上的极重度疼痛,一旦开始发作,患者就像受酷刑折磨,痛感像刀割、针刺、电击、撕裂、灼烧一样剧烈,有的患者因无法忍受而自杀。

   调查显示,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我国约25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6.5万人,换句话说,每1万人当中大约就有18个患者。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和正常人一样,但说话、吃饭、洗脸、刷牙等日常的轻微动作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一般会持续几秒钟或者一两分钟。随着病情加重,发病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让患者终日生活在疼痛和对疼痛的恐惧之中。

   伽马刀“看得清、打得准”

   根据多年的立体定向手术经验和伽马刀治疗经验,309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亚群认为,伽马刀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看得清,打得准”。尤其是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靶点非常小,距离脑干很近,对靶点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所有的核磁共振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医学上称之为影像漂移。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插在水中筷子看起来是折弯的,看到的影像与大脑结构所处的实际空间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在零点几毫米到一两毫米之间。但是,一旦定位不精确,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轻者疗效不佳,重者可能会影响脑干功能。

   先进的医用影像设备能够帮助医生解决“看得清”的问题。309医院拥有西门子公司生产的3.0T核磁共振和东芝公司生产的320排C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用影像设备。通过数十分钟的核磁共振扫描,医生们以0.9mm的厚度将大脑层层剖析开来,能够非常清晰的显示治疗靶点的三叉神经根部。

   如何解决“打得准”的问题,成为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一道难题。由于成像的原理不同,CT不存在图像漂移的问题,CT影像上看到的脑结构与实际情况几乎没有差别。320排CT得益于它众多的传感器,几乎能够在一秒钟之内将整个头颅扫描一遍,进一步避免了患者不自主的轻微头部运动带来的影像偏差。但CT图像分辨率不高,完全不可能分辨出三叉神经的解剖结构,又“看不清”了。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309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俞建臣、汤可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这两种图像合为一体,新图像兼顾了核磁共振的高清晰度和CT的高准确性。在融合图像上,医生们能够找到并计算出三叉神经根部的精确坐标,并将靶点仔细的描绘出来。

   经过短暂的局部麻醉,老李的头上被戴上了一个四方的框子——伽马刀精确定位所用的立体定向框架。框架被四根钢芯钉牢牢地固定在头骨上。通过这个框架,大脑内的任何一点都被赋予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坐标。再通过影像学检查,就能将病灶或靶点的坐标计算出来。

   让大脑和疼痛说再见

   三叉神经痛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进行分隔,也就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但这是个全身麻醉的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全身情况有一定的要求,对手术者也要求有较高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但即使这样也要冒一定的风险,包括脑出血,甚至死亡,许多患者惧怕手术而得不到有效治疗。

   伽马刀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伽马射线通过立体定向技术聚焦于手术靶点,在保证靶点一次性受到足够放射剂量照射的情况下,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非常微小。通过照射三叉神经根部,异常的疼痛不能再传入大脑内被我所感知,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在伽马刀治疗的手术室内,通过戴在头上的框架,老李的头部与手术床固定在一起。医生经过反复调试机器,最后验证治疗计划后,伽马射线仅仅照射了几秒钟,手术在没有任何感觉的情况下结束了。之后,医生将框架小心取下,并用绷带将四个针眼进行压迫包扎。

   术后第二天,老李起床刷牙漱口,伴随了他10年的突发性疼痛没有出现。他继续试验,喝水、大声说话、哈哈大笑,一整天过去了,他终于确信“疼痛魔鬼”离他远去了。

   据统计,大型伽马刀中心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短期疗效在95%左右,相比开颅手术疗效并不差,但并发症率远远低于手术。远期疗效在87%左右,相比手术85%的长期缓解率相当。这其中,大部分可能是疾病本身的原因——现代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认识还未完全透彻,也就不可能100%的治愈它。

   但是“看不清,打不准”也可能是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并很快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精益求精、尽一切可能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应该成为伽马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患者早日得到有效治疗,远离疼痛的魔鬼。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