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2010.2.05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将30位终评推荐人选名单及事迹简介公示如下,公示时限为2010年2月5日至2月26日,公示期间对上述同志有何意见,请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一般要求署名)向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联系人:胥伟华 张放 王宁

  联系电话:010-68597606 62661236

  传 真:010-62661234

  E-mail:youth@cashq.ac.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中科院团委办公室(100190)

  附件: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名单及事迹简介

  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二月五日

 

  卜智勇同志事迹简介

  卜智勇,男,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研究室主任。

  他曾先后参与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研发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大项目。作为主要负责人,创立了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并探索了国内外多家顶级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国际标准的知识产权共享新模式。他负责组建的全球首个针对4G宽带无线通信外场集成系统,完成100M传输速率的支持120公里/小时的移动通讯系统的试验。

  作为技术总设计师,他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自主知识产权宽带无线多媒体接入芯片、系统和终端,被总参通信部鉴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先后在“5·12”汶川地震、西藏“3·14”和新疆“7·5”等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与表扬。

  他累计发表84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发明ZL45项。他曾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上海市领军人才和青年启明星计划资助。

 

  王晶同志事迹简介

  王晶,女,1977年5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她主要从事以生物数据分析、算法设计和数据库开发为主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国内外重大项目。作为科研骨干,曾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水稻、家鸡等基因组项目,相关文章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她领导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系列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专业和特色数据库,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她主持和参与了多个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成为中欧合作典范;2007年,由她领衔的“流感病毒遗传变异与抗病毒药物研究”入选科技部中德合作重点项目,并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协议。

  她兢兢业业,勇于创新,成果突出,迄今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余篇。2003年由于在抗击SARS工作中的重要贡献,获得了首都防治非典工作纪念证书。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

 

  王九庆同志事迹简介

  王九庆,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

  他长期参加并负责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运行、改进,保证了BEPC束流性能稳定,对撞流强和峰值亮度、同步辐射模式供束最高流强纪录不断刷新。在BEPC重大改造工程(BEPCII)中,他参与物理设计并担任调束总负责人,为BEPCII按期达到国家验收指标作出重要贡献。他始终坚持在调束第一线,面对复杂的束流现象,擅于抓住主要矛盾,及时提出应对措施。特别对于出现正电子环束流影响亮度提高的现象,他组织系统的机器研究,准确找到问题源头,使BEPCII亮度提高超过50%,在很短的时间内亮度超过BEPC的30倍,原世界纪录4倍多,达到验收指标,实现国际领先。调束工作受到国家验收评审专家和国际加速器顾问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2003年3月,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成为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粒子动力学组成员和Beam Dynamics newsletter编委。

 

  王东晓同志事迹简介

  王东晓,男,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LED院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海洋观测研究,曾7次担任南海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西沙观测台站。他积极投身于国际学术合作与竞争,与澳大利亚CSIRO、美国夏威夷大学等建立了协作关系。在国际研讨会上作邀请报告6次、担任7个分会主席。现任国际CLIVAR计划太平洋委员会委员、国际AMY计划观测协调组主席。美国夏威夷大学IPRC兼职研究员,国际SCI刊物AEHM编委。发表SCI论文50多篇,培养研究生24名、博士后5名。

 

  王自发同志事迹简介

  王自发,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气候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导,所青联主席。

  他以自主开发为主,建立了我国自己的从全球到城市尺度的大气环境模式,并被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环保部门业务使用。利用自主模式获得了影响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周边重点地区和重点源,为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周边地区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重点突破了大气化学资料同化及集成预报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多模式空气质量集成预报系统,并成为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数值业务预报系统。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论文SCI引用640余次。曾先后获得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环保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先进个人”、科技部“科技奥运先进个人”、200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卢磊同志事迹简介

  卢磊,女,1970年4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她从事金属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她观察到纳米金属的室温超塑延展性,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她与合作者提出纳米孪晶强化金属材料的新原理,开创了纳米孪晶强化材料的新途径。并通过引入高密度纳米共格孪晶在纯铜中首次实现了超高强度、高塑性及高导电性。其成果“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等;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奖、辽宁省三八红旗手称号、辽宁省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发表SCI论文48篇(其中Science4篇),发明ZL5项,国际发明ZL3项,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1次。论文被SCI他引1300余次。

 

  刘军同志事迹简介

  刘军,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Idea产品集团总裁。

  在联想服务的15年里,刘军从普通员工做起,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调任多个岗位并担任领导职务,在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屡创佳绩,贡献突出。他对理想、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组织的忠诚,以及强烈的爱国、报国情怀,深受柳传志、杨元庆和广大干部、员工的信赖和好评。

  1999年领导台式业务成为亚太市场第一,2000年成功领导供应链改造。2001~2003年创建连锁专卖店体系,奠定了联想PC在中国市场上的领先地位。2004年创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双业务模式”,取得了销量三倍于行业增长的业绩。

  2008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他临危受命,领导消费集团,打造了一支以中国团队为核心、国际化多元化的队伍,产品现已覆盖全球76个国家,实现了海外市场销量翻一番,六倍于市场增长的业绩,再次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刘小龙同志事迹简介

  刘小龙,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导。

  他主要从事免疫细胞分化成熟机制研究。在基因重排方面获得重要突破,发现c-Fos调控T细胞受体b链基因重排的顺序并揭示相应的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T细胞多样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免疫》,受到同行高度关注。他已发表论文25篇,申请ZL2项,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王应睐奖学金等荣誉。

  他2004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在2008年终期评估考核中获得优秀入选者称号,2005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并获跟踪支持,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刘新宇同志事迹简介

  刘新宇,男,1973年10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助理、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十二五”编写组专家,研究员,博导。

  他师从著名科学家吴德馨院士,主要从事抗辐照SOI CMOS电路和化合物半导体微波器件、电路及模块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科研经费达到1.3亿元。2000年,在国内首次研发出大规模CMOS/SOI 64Kb静态随机存储器电路和万门级全耗尽门阵列电路。2002年,年仅29岁的他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2004年,担任“973”项目“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电子器件与电路研究”首席科学家。2009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超高频、大功率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与集成技术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的滚动支持,获得国防科技一等奖一项。他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ZL26项。他是微电子所重点培养的青年后备干部。

 

  杜江峰同志事迹简介

  杜江峰,男,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研究成果入选2009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两院院士评选国内十大科技进展。

  他是我国最早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之一,致力于使用磁共振方法进行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70多篇,其中Nature 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篇,且均为实验论文。

  2009年,他首次在真实固态体系中实现最优动力学去耦,极大地提高了量子相干保存时间,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该杂志同期《新闻与展望》栏目发表专文评述并指出:“杜江峰及其同事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之重要性在于极大提升了现实物理体系的性能,从而朝实现量子计算迈出重要的一步。”

 

  李泓同志事迹简介

  李泓,男,1970年4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副主任,博导。

  他一直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在国际上最早开展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体系研究,目前该材料被公认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选。研制的硅负极材料综合性能指标优异,入选科技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发现一系列储能材料与器件中的尺寸效应,提出并研制多种锂离子电池新型正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材料。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2200余次,H因子为27,获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2次。申请40项中国发明ZL,其中20项已授权;2项国际发明ZL,一项已在英国、德国授权。李泓曾先后获得中国硅酸盐协会青年科技奖、ISI Classic Citation Awards等奖项,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研任务。

 

  李新同志事迹简介

  李新,男,1969年10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研建了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冰冻圈信息系统和青藏铁路信息系统;在国内率先开展陆面数据同化研究,实现了我国第一个大尺度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开展流域集成研究,初步建立数字黑河流域和流域综合模型,设计并和同行一起组织实施了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该试验是我国近10多年来规模最大、观测项目最丰富、参加人数最多的遥感试验,为实现流域观测系统提供了方法和范例。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36篇论文被SCI收录。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青藏铁路工程冻土路基筑路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研究集体),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李会泉同志事迹简介

  李会泉,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循环经济技术中心主任,中科院绿色过程与工程实验室党支部副书记。

  他主要从事化工冶金清洁工艺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作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与示范工程现场负责人之一,参加了亚熔盐铬化工清洁生产集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全过程,长期奋战在示范工程现场,在CO2反应介质再生循环、铬渣零排放生态工业集成方面取得重要创新突破,铬盐清洁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列入建院60周年重大科技成果。他近年致力于CO2分离捕获与催化转化研究,开发CO2经尿素清洁合成异氰酸酯集成技术,进入千吨级示范;并拓展至重化工区域循环经济系统集成与关键技术研发,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为传统行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模式的构建作出重要贡献。

 

  杨进辉同志事迹简介

  杨进辉,男,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他是岩石地球化学工作者中最杰出者之一。他通过开发、建立和利用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对华北东部中生代岩浆、成矿、构造热事件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岩浆源区、成岩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1)首次建立了含金矿物(黄铁矿)Rb-Sr等时线方法,为热液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同位素测年方法;(2)证明了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成因,为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提供了有效手段,推动了国际花岗岩及相关研究的进展;(3)首次给出燕山造山带晚侏罗世之后才迅速抬升的年代学证据;(4)明确提出华北陆块晚中生代去克拉通化作用。

  近年来,他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有4篇论文被ESI评为相关学科的Top Paper。曾先后获得彭荫刚科技奖(2000年)、侯德封奖(2006年)、第三届孙贤鉥奖(2008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

 

  宋延林同志事迹简介

  宋延林,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工作踏实勤奋、思想活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作为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在该工作领域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被他人引用2000余次。应邀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参加编写中英文专著各一部。部分研究成果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和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等。他从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出发,主持开发了一条非感光、无污染、低成本的绿色印刷制版技术路线。已申请中国发明ZL12项,授权ZL5项,形成了较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建成了完整的中试示范线。他和企业合作开发的环保型塑料印刷油墨已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

 

  张平同志事迹简介

  张平,男,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他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领域,尤其是在非线性Schr?觟dinger方程的半经典极限、可压缩与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等重要研究方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偏微领域的顶尖级杂志:CPAM.(8篇),ARMA(6篇),CMP(4篇)等杂志发表或接受文章60余篇并作为美国Courant研究所讲义在美国数学会出版专著一本。他多次应邀在美国Courant研究所,法国Laurent Schwartz数学中心等国际著名应用数学机构访问和讲学。

  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正直,谦虚诚恳,团结同事,认真指导研究生,学风正派,品学兼优。在2007年,他毅然放弃了Courant研究所的高薪留任并回国工作。他也是数学院坚持给研究生上课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张平在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张兵同志事迹简介

  张兵,男,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副主任、纪委书记、研究员、博导。

  他是我国高光谱遥感应用技术从诞生走向成熟、从科研走向实际应用的最主要贡献人之一,是高光谱遥感领域知名专家。他科学态度严谨,学风扎实,为人师表,深受广大学生欢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他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开发了国内第一个高光谱图像处理系统、第一个业务化运行的地表水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第一个遥感小卫星在轨测试与辐射定标系统。

  在汶川地震救灾期间,他坚持奋战在灾情监测一线,通宵达旦工作,科学制定遥感监测计划、组织编写大量灾情专报,并在中科院牵头、十几个部委参加的“汶川地震灾害空间信息数据分析会商”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为夺取遥感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立新同志事迹简介

  张立新,男,197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才,博导。

  他主要从事光合作用机理研究,近几年来在叶绿体基因表达的光调控机理以及光合膜复合物功能形成和维持机制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参与PSII复合物的组装调控的重要调控因子,并在分子水平上阐释了在PSII组装过程中作用机制;发现参与光合膜蛋白特异性降解的蛋白酶,并揭示了在光合功能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在Plant Cell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他工作踏实,刻苦钻研,思想活跃,既有开拓精神又有严谨作风,追踪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科技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我国光合作用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卫标同志事迹简介

  陈卫标,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先进激光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主要从事激光遥感遥测,激光雷达的研究工作。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套高重频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研制;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我国第一台船载激光测深仪,第一台机载激光测深系统的研制;在国内最早开展直接探测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量大气风速的研究。其中,基于全固态激光器的多普勒激光雷达的研究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他还带领所在科研团队开展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研制任务,承担了包括嫦娥一号B星在内的多颗卫星中的激光器与系统的研制任务,为我国月球探测、载人航天以及其他国防重大科技计划服务。

  他决心在科研道路上不懈的探索,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为国家航天和国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周琪同志事迹简介

  周琪,男,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2003年从法国留学归国,留学期间受聘担任科技部海外特聘政策专家。在动物胚胎发育以及体细胞克隆研究领域,创造了细胞核移植“一步法”,证明了小鼠克隆的可重复性,并获得ZL;2003年首次成功获得体细胞克隆大鼠,2004年首次成功克隆雪貂;研究论文发表在Science等刊物上,并得到Nature、Science的高度评价。用诱导性干细胞(iPS细胞)成功进行“四倍体补偿实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Nature、Science、Times等多家媒体高度评价这一标志性工作;被认为培育出的iPS鼠“小小”宣布了iPS这场革命的胜利,接过了“多利羊”点燃的火炬。此项研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9年度十大医学突破。近5年来的系列突破性工作发表在Nature,Science,MCP,Development等多家权威科研刊物上。并多次获得国内外科技大奖,赢得科技界多方赞誉。

 

  郑权同志事迹简介

  郑权,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投资企业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

  他是我国全固态激光器领域专家,在相关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管理领域均有建树。他率领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CPM LBO倍频的风冷大功率全固态蓝光、红光、黄光和全彩色激光器,激光功率、转换效率、光束质量、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波长为480nm、543nm、556nm、588nm、655nm,1112nm和1176nm等一系列新波长全固态激光器,填补了国际空白;其领导的新产业公司全固态激光器产业化规模和产品的技术水平近年来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并占据同类产品70%以上国内市场份额和2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产品已远销到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和信誉不断提高。自2004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润1.5亿元,纳税7000余万元。

 

  饶长辉同志事迹简介

  饶长辉,男,197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作为学术带头人,他出色地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荣获200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2)、2007年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008年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以及2003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8年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收录26篇,EI收录78篇。共申请国家发明ZL45项,已授权10余项。

  他事业心强,学风严谨,学术思维敏锐,研究视野开阔,勇于创新。具有很强的科研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带领和团结广大科技人员出色完成任务。

 

  徐纲同志事迹简介

  徐纲,男,1972年10月出生,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在“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煤气化发电与甲醇联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示范”中,他负责低热值富氢合成气燃气轮机改造,主要贡献体现在:(1)建成国内唯一的中压、全尺寸、中低热值富氢燃料燃气轮机燃烧室试验台;(2)形成中低热值燃烧室理论分析与设计能力;(3)完成了40MW级燃气轮机现场调试(“863”示范)。上述研究结果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0)和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0)。他是多项国家级科学研究课题的负责人(“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探索类)。2008年作为中科院的高访学者,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一年学术交流,其研究结果将在2010年ASME会议、国际燃烧大会、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上发表。主要学术成绩还体现在:(1)2008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在核心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3)获得授权发明ZL3项。

 

  黄丰同志事迹简介

  黄丰,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课题组长。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他在纳米材料热力学和生长动力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包括Nature、Science等影响因子(IF)>7的文章9篇,引用600多次。在应用学科领域,他勇于突破自己原有的学科局限,承担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攻关难题,在大尺寸ZnO单晶生长和冶金法提纯太阳级硅两个重要光电子材料领域分别取得了原创性和阶段性的重大进展。目前他承担国家、军队、中科院及福建省多项重大项目,项目总额达3000多万元。

  他于2004年、2006年分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项荣誉。

 

  曹军骥同志事迹简介

  曹军骥,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获得者。兼任国际空气与废弃物管理学会(A&WMA)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主席、亚洲气溶胶研究会副主席、SCI期刊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与Particuology编委。

  他扎根在西部踏实工作20年,学术上坚持与国际接轨,强调自主创新,主要在碳气溶胶理化性质与环境效应方面作出突出成绩,为我国气溶胶科学作出重要贡献。成果在11个国际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发表期刊论文150余篇,包括在Science、PNAS等发表SCI论文75篇(第一/第二作者发表40篇),被SCI引用930余次,2篇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达108次/66次。曾获2009年度亚洲气溶胶研究青年科学家奖(国内唯一)、第二届中科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09)、第五届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2008)。

 

  龚流柱同志事迹简介

  龚流柱,男,197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

  他长期从事不对称催化研究,主要成果有:发现脯氨酸酰胺衍生物能高选择性地催化直接羟醛缩合反应;发明了2-萘酚衍生物氧化偶联反应的双钒催化剂;发展了一系列有机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较早提出了有机小分子与金属“合作催化”和“接力催化”的概念。以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近60篇,被他人引用1600多次,单篇最高引用230多次,两篇论文获2007年汤姆森路透卓越研究奖。

  他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创造奖银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和中国科学院—拜耳青年科学家奖。他指导的研究生中,1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韩立同志事迹简介

  韩立,男,1970年9月出生,无党派人士,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导。

  他领导完成了“纳米级电子束曝光系统实用化”项目;攻克了多功能图形发生器、激光定位精密工件台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作为国家及中科院科技助残项目负责人,领导研制出了三代新型盲文印刷系统;实现了无模版印刷和普通纸张制作新型盲文制品的技术,突破了纸质材料必须以拓模方式制作盲文的限制,极大地减少了盲文出版物的制造成本和中间流程,为盲文书籍的高密度存放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是盲文打印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该系统为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提供了盲文字传送工作,并将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服务。

 

  蒙凌华同志事迹简介

  蒙凌华,女,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2001年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她主要从事抗癌药物的研发与作用机制的研究,围绕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作用机理以及DNA损伤应答通路开展工作。近年来,她重点聚焦于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特别是靶向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国际肿瘤研究前沿杂志如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发表论文32篇,影响因子总计129.277,26篇论文他引462次,单篇最高他引116次,并应邀多次在AACR年会等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她作为重要骨干(排名第三)参与的研究项目“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被授予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赖仞同志事迹简介

  赖仞,男,1972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导。

  2004年经“百人计划”引进,带领的团队主要从传统中药识别功能分子,揭示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建立天然药物活性蛋白/多肽分子资源库,研发创新药物。5年来取得如下突出业绩:(1)发现世界上最多的抗菌肽(500余种),受邀参编3部国际著作;(2)首次发现由多肽组成的新型抗氧化系统,被称为“第三套抗氧化系统”;(3)发现分子量最小的凝集素,是优秀的药物靶向输送分子;(4)首次从两栖类动物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

  共发表SCI论文63篇,其中通讯作者56篇;申请发明ZL40项,20项获授权;抗菌肽Cathelicidin-BF于2008年入选Nature China研究亮点;抗菌肽和抗血栓肽正在进行产业化,并签订ZL转让协议;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二等奖(2009)各1项(排名第一)。指导的研究生15人次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等奖励,本人获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09年“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

 

  魏伟同志事迹简介

  魏伟,男,197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绿色化学与应用催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在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纳米材料合成与应用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在重要有机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已获国家发明ZL70余项,国际发明ZL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魏伟2004年在法国第十三届国际催化大会上由于在二氧化碳等领域研究成果优异获国际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05年由于在二氧化碳经尿素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技术突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2008年在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上获“杰出青年贡献提名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