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温度对鸟类的孵卵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极地及高海拔山地等寒冷环境中,环境温度远远低于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孵卵亲鸟往往采取多次短时间离巢取食的方式,在防止卵温降至生理零温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取更多孵卵所需的能量。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在对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森林特有鸟类——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的研究中,发现了其奇特的孵卵行为。该研究在位于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动物所野外研究定位站进行,科研人员发现,血雉雌鸟在孵卵时,通常每天仅清晨离巢取食一次,时间长达近7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血雉卵的温度持续下降,卵温低于10°C的时间长达3.5小时。如果是一般鸟类,卵中的胚胎会严重受损甚至死亡,但血雉胚胎具有超强的耐寒能力,其孵化率并没有受到影响,仍达到95%。研究人员推测,这种奇特的孵卵行为与血雉食物(主要为苔藓)的营养价值较低有关,短时间的取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