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刘昌孝:中国医药创新缺什么?

2018.9.04

  9月2日,第十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暨改革开放40年医药行业发展成就展继续火热进行。一场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国强,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院士、多位国内一线生物医药企业掌门人共同参与的“科学家论坛”针对一系列行业内最关心的问题,给出最权威的解答。

  刘昌孝:中国医药创新缺什么?

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

  虽然有说法认为中国目前医药创新行驶得很好,觉得中国的医药创新已经成功挑战了世界药物创新的发展规律,认为中国与世界上医药创新强国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但是药作为一个基本的产业概念,讲医药创新,我还是想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药是一个特殊的商品,要具有可及性和经济性,患者要买得起、敢用,更重要的是,大夫也要敢用。从美国FDA 60年代的监管经验来看,医药产业的模式选择基本是万里挑一的。从整个医药行业来看,不同类型药物的研发、资本投入及市场战略是不同的,创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有改良型的创新药,仿制药的关键点是要降药价减轻患者负担,不同类型的药物的付出是不一样的。

  因此,原创药,改良型药和仿制药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评价中国医药创新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也是基于此。美国创新药比例最高,其次是欧盟和日本,剩下的是中国印度第三世界国家。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创新药的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真正成功上市的创新药更是凤毛麟角。

  新药回报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很多大企业,做了好几十年新药的研发,花了好几十亿,回报却并不与之对应。根据Pharma Evaluation的测算,世界新药投入的总体平均回报率已经从2010年的10.1%下降到了2016年的3.7%,回报率下降到了过去的三分之一的水平。新药投入回报率降低的大趋势企业需要关注,不能一窝蜂上去搞新药研发,要考虑投入后的回报情况。

  从市场层面看,医药创新面临商业兴衰、商品价值、安全问题、疗效问题,还有上市后年淘汰的问题,这是商业科学所拥有的属性,因此创新药其实也涉及商业科学问题。

  企业家、科学家做创新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做创新药要有一个独家的创新,创新者要有很好的眼光,投资家要能发现独家品种,从分析技术和制备方法等方面要能看到他的独特性;其次,拥有了独特性外,还需要有完善的机制保护这种技术,所以也要有完善的专利保护机制,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发现不会直接暴露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来看,监管也是个医药创新的关键一环。监管科学促进生物医药创新是一个关键要素,很多监管的标准比如说GMP、GCP都是和生物医药创新休戚相关,我们中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太多,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同时也对管理者形成了挑战,这方面监管方也需要反思。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的市场环境、研究环境对于医药创新也尤其重要。现在中国的研究环境浮躁,立项程序复杂,项目三年立项第四年才能开始干活,5年的时间实际工作只有1年。其次,市场环境也十分重要,医保目录怎么管理,整个药品价格怎么管理,这些都需要科学的监管制度去辅助环境利于创新。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