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精准发力供给侧改革 吉林检验检疫局推动"吉林大米"崛起

2016.8.01

  松辽沃野,黑土凝香。七月流火的季节,松辽平原满目绿色,万物葱茏,呈现勃勃生机。永吉县岔路河镇下坎村大米种植基地的2200多公顷的稻田绿波荡漾,绿油油的秧苗畅饮着源自吉林长白山天池第二松花江水的水,沐浴着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北纬40-45度独有的日光,享受着吉林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为其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农田统一管理措施的精心呵护,正在茁壮成长。

  一捧好大米事关国计民生。去年此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延边时提出,“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高,效益好”的要求后,吉林省社会各界积极践行,成效显著。地处世界黄金水稻产区的吉林大米在各级部门不断发力改革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包括吉林大米在内的很多粮食实现了品牌化,尤其吉林大米一改以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命运,不仅在国内声名鹊起也走出了国门,远销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

  中国经济网记者7月底随“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中央媒体深入吉林省基层了解到,吉林市各级部门精准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契合了消费者需要,取得了不俗业绩。与此同时,经过不懈努力,吉林市示范区继在2012年晋升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之后再创佳绩,2016年6月,示范区通过国家级考核组现场考核。检验检疫部门力促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仅让农民脱贫致富还为有效带动当地食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径。

  合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安全大米

  “吉林大米有‘福’了,在省、市政府以及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下,我们的吉林大米品牌越来越响当当,从事大米产业20年的我打心底骄傲和自豪,传承历史基因,我们吉林大米将进入新的品牌崛起阶段......”7月30日中粮米业吉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权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平缓的话语透露出坚定的自信。

  与王权一样自信的还有他的老乡吉林市永吉县万昌大米种植基地的村民唐庆勤,“我家种的20亩水稻,经过合作社统一管理后,相比以前是省心又省力,收入却比以前还翻番了......”唐庆勤在自家稻田接受记者采访时底气十足。

  是什么让永吉县的村民们底气十足?中国经济网记者随经过调研了解到,吉林市在吉林检验检疫局的帮扶下,通过创建国家级示范区,使得素有“好山好水好大米”之称的吉林大米改变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命运,走出了国门,香飘世界,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与此同时“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又让吉林大米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据介绍,在岔路河镇下坎村,此前村民几乎家家种水稻,各家有各家的种法,产出的稻米质量良莠不齐。如今,加入合作社的农户种植水稻,经过严格实行标准化的“五统一”管理,即“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药、统一收割、统一收购”,保证了稻米的质量安全,提高了大米的品质。

  “影响大米品质的主要是土、水、肥,这里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气候、气象条件和土壤、水质、空气质量适宜优质大米的种植。根据目前的气候条件,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基地负责人徐洪涛介绍说。

  据徐洪涛介绍,为了加强对优质产区原粮的掌控,中粮吉林米业与数家合作社联手打造大米生产种植基地,订单生产化模式保证了定向品种的供应。种、肥、药由企业统一采购,免费发放到户,这样的操作模式便于肥料和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也保证了大米质量安全的源头可追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优质稻谷品种得以推广,加快了优质大米的产业化,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的祖辈就一直种大米,我们对大米有着特殊的情怀。我觉得每一粒米都有生命,当它结束了180多天的生长期从土地上收割后并没有结束生命,经过烘干等程序就将进入生产环节。”王权介绍说。

  在中粮吉林米业的自动化生产车间,王权举例介绍了一粒粒稻米完成从稻米脱壳到成品包装需穿行1公里长的食品级不锈钢铝管,共经29道工序,为尽量不伤害米粒表面的营养物质,光是脱糠就有9道工序,整个工序的完成需要40分钟的时间。

  让记者震撼的是,在长宽比与色泽的“体检”环节,156个微型数码摄像机负责检验稻米品质安全,它们可用1560分之一秒的神速把不合格大米检测出来。安全大米检测之严苛可见一斑。

  吉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研员赵亚波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企业的严苛只是完成了一个环节,接下来还有运输、出口等环节的把关。通过源头管理,水稻种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得以提升,在各输入国的进口检测中,吉林大米有底气,从容应对各类严苛的检测。比如日本在肯定列表实施后,对进口大米有579项农残、重金属等检测指标,迄今为止,出口的吉林大米没有出现一例不合格情况。

   “八大体系”护航“一个标准内外两个市场”飘红

  中粮米业(吉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军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日产成品720吨,秉承以优质优价赢得更多市场的发展理念,国内国际市场销量持续增长,2013-2015年累计出口大米5.4万吨,出口金额4001.9万美元。

  像中粮米业这样的企业示范区内还有很多,企业在示范区内经过严格的培育而不断壮大。

  据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食品安全四处调研员蒲民介绍,示范区要求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组织保障、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疫情疫病监测控制、预警通报与应急管理、宣传培训诚信管理、应用与成效等“八大体系”,以此提升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吉林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办公室主任刘伟华表示,吉林市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龙头带动、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以标准为核心、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

  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监督处处长黄军生介绍说,吉林市通过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不仅提升了示范区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也促进了吉林特色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积极引导示范区内大米、紫苏、米粉等企业规划建设了符合各自发展需要的出口食品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实行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个统一”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落实29项现代农业指标体系,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等10项技术,实现了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品的无害化、优质化,提高了稻米品质和附加值。

  出口示范区辐射效应扩大 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过多年的争创,示范区的产业辐射效应正在扩大。据刘伟华介绍,围绕有机稻米、紫苏等重点产业,示范区内的海王健康产品基地、国际物流园、正大生猪养殖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26个新建续建项目总投资70亿元,涵盖绿色无疫病种养殖基地、安全健康食品加工园区、仓储物流中心、研发及人才培训基地等各个方面。

  示范区内企业呈现出质量意识、质量控制能力、深加工能力、产品价格、外贸订单“五提升”的良好态势,逐渐形成服务、品牌、技术、质量“四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吉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东春表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努力创新开展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经与吉林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前瞻性提出在示范区内成立高端食品专业检测机构的设想,检政合力建设区域性食品区检测中心实验室。

  李东春进一步解释到,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基础设施,检验检疫部门提供人力、检测手段等,该中心建成后可为吉林市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大量时间、人力和检测费用,提升示范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蒲民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经过多年的创新实践,出口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品牌效应,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新常态下,检验检疫部门将携手各界持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