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这一地,有望再添多所“双一流”!

2022.4.17

无论从经济质量、城市水平,还是从G20带来的国际地位、即将举办的2022年亚运会,杭州都被认为是最有力的一线城市角逐者

面对唯一的高教短板,浙江斥巨资、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推进高教发展。

未来,浙江势必迎来多所“双一流”!

短板

高等教育资源薄弱,无疑是影响浙江进一步发展的最重要原因。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高校统计结果,全国共有12个省市高校数量超过100所。其中,江苏省高校数量居全国首位,高达167所,其次是广东、河南、山东和四川。

2021年全国GDP排名第四位的浙江,只有109所高校,排名第11位。其中,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数量基本持平,“双一流”高校仅三所,部属高校仅一所。

发力

“断档”,始终是浙江高教资源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2014年,浙江省正式启动“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按综合发展型和特色发展型两类共确定了15所高校进入重点大学建设名单;201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在雄厚的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内的地方高校的发展朝气蓬勃。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浙江工商大学的统计学入选A-学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超越国内众多985高校,拿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竞争激烈的一级学科B+的好成绩;浙江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浙江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浙江农林大学的林学等省内高校在自己特色核心学科的评估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计划启动后的几年时间里,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多所省重点建设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国家“三大奖”。

顶尖人才的成长之路,更证明了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无限可能。

浙江理工大学的陈文兴院士,温州医科大学的李校堃院士浙江工业大学的郑裕国院士,都是省属高校本土培养的新一代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其中,郑裕国院士带领团队三度问鼎国家科技奖,他研发的糖尿病治疗重大药物打破了德国垄断,为无数糖尿病患者打通了一条生命线。

图丨本硕博均毕业于浙工大的郑裕国院士,让国产糖尿病药打破德国垄断。

创新

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浙江高教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新颖的改革之路。

一如这座城市,充斥着澎湃的生命活力。

1998年,血脉相连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4校合并。由此,浙大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也奏响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先声。

浙江大学综合实力之强,全国翘楚,不仅是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全国第三”的常客,在科研获奖、院士增选数量上甚至超越清北,问鼎全国。

在教育部主持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39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全国排名第一;2021年,浙江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斩获11项国家奖,排名全国第一;同年,浙江大学新增两院院士总数同样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图丨浙江大学

“剑指国际一流的顶尖大学!”

浙江大学蓬勃发展之际,一所足以改变中国高教发展史的标志性高校应运而生。

在中国高等教育生态中,民办高校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但在高层次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处于长期“缺位”的状态。直到2018年的西湖大学正式成立,才弥补了这一空白。

这是浙江蓬勃的民间资本带来的高教新格局。

图|西湖大学云谷校区

民办高校在机制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最有可能打破公办高校面临的僵局

西湖大学在招收博士研究生时,不限学位、毕业年限、年龄,颇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气度。培养过程中的轮转制和导师团,让学生能有足够的自由去探索科学。

因其“包容性”,西湖大学吸引了一大批本科或硕士就赴海外求学的优秀中国学生在这里求学,毕业院校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

图|2022年,西湖大学毕业于海外院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回流占比19.2%。

西湖大学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一所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将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国内,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普及小班化全英文课堂和导师制度的大学。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育人方式,这些新型大学,到处都透露着与老牌的传统高校截然不同的新鲜感。

2004年正式开学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截止目前已培养了18000多名本硕博毕业生。2020届本科毕业深造者中,有86.9%被世界前100位大学录取,超30%进入世界前10位大学;2020年内地硕士申请量同比增幅134%。

图|宁波诺丁汉大学

山峦迭起,群雄逐鹿

论经济GDP,杭州完全有实力竞争北上广深之外的第五城,从文化名胜之地,到互联网之都,它有着改变如今中国城市格局的野心。

浙江,全力打造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等高等教育重点区域,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向大都市区中心城市和大湾区重点集聚区布局。

图|浙江省将重点建设4大中心城市,打造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时任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在2018年千人大会上的讲话,被媒体称作是“震醒了这座副省级城市”。

同年,郑栅洁在市委常委会议上提出要“不惜重金引进一批知名高校”,宁波向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吹响了集结号。

2020年,杨德仁院士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长,放眼“省内一流,全国百强”;市政府与大连理工签约共建中德合作大学;“芯片首富”虞仁荣决定捐资300多亿在家乡建设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甬江理工大学(暂命名)

“振兴宁波,再创辉煌。”这声口号,震耳欲聋。甬城高教之势,正如甬江涌涌,奔流赴海。

图|杭甬唱响“双城记”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在高教格局上同样不遗余力。

温州市委把“支持温州医科大学药学和临床医学等优势学科争创‘双一流’,推进温州大学“省市共建”省重点高校建设”,纳入到地方“十四五”规划之中。

低调而又有实力的温医大和温州大学,承载着温州人的期望,登上了抢夺“双一流”名额的高校擂台。

图丨温州医科大学。

做大做强地方高校,是温州高教的发展路径,金华和义乌则把眼光聚焦在了引进优质大学上。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相继落地义乌;随着浙江金华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横店电影学院项目选址公告》,筹划多年的、总投资约51.1亿元的横店电影学院终于进入落地阶段。

图 | 横店电影学院

一直以来,杭州都被视作北上广深后第五城的有力种子选手。

高教实力虽然还很薄弱,但省内重点建设的第二层次高校后劲十足,发展势头凶猛。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诸多高校,虽然没有“双一流”头衔,但实力不输211。

未来浙江高教能否迎风翻盘?随着棋子一一落下,规模逐渐成形,我们已准备好迎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教强省到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