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三体》中的科学哲学讲座开始了

2022.5.23

嘉宾:王一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

主办: 墨子沙龙

协办: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

“一说《三体》——科学解读三体世界观”是继《一说万物》之后,墨子沙龙再次和王一老师合作,推出的线上系列科普直播活动。《三体》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宏伟巨著,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科技”的结合,组成了一个有机的世界,展开了观众对宇宙法则、岁月、文明、维度和生命的思考。王一老师是一位《三体》迷,是一位科普大V,同时他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如何看待三体中让观众感到新奇、扣人心弦的概念?又如何“阅读”科幻小说呢?自4月8日起,每周二、周五,墨子沙龙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一老师,讲述《三体》中的科学——科学解读三体世界观。

在第十三讲中,王一老师科普了“《三体》中的技术爆炸”。 技术爆炸是《三体》中的一个概念,地球生命史长达十几亿年,而现代技术是在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这是一场隐藏在地球文明内部的爆炸。畅想第四次工业革命,2100年,人类可能在能源、元宇宙、航天、人工智能、量子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能源,尤其是可控核聚变,是《三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技术。

目前,核电已经占人类发电量的10%,核电站和原子弹利用的是核裂变的技术。聚变,比裂变要更难实现,因为原子之间聚合需要极高的能量。氢弹是聚变一个成功的例子,但需要用一定当量的原子弹点火,来实现极高温度和压力的条件。氢弹爆炸产生的能量是不可控的。要实现可控核聚变,更是难上加难,激光约束和磁约束,是科学上如今努力的重要方向。

在小说《三体》中,杨冬是一名坚定的科学家,但她自杀并留下一封遗书:

一切的一切都导向这样一个结果:物理学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但别无选择。

那么,在三体中,是如何理解科学的?第十四讲,王一老师将科学解读:《三体》中的科学哲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