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刘宁委员:为一流高校的量化指标“松绑”

2019.3.15

图片.png

  “去年的中兴芯片事件,暴露出尖端学术落后的严重危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对此深感忧虑,尖端学术创造代表着我国在世界科学领域中的实力和地位,而一流高校是追求尖端学术突破的主力军。

  “我国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未能充分关注一流高校从事尖端学术研究的特殊需要,严重束缚了学校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刘宁认为,这突出地体现在过度强调学术成果的量化和指标化,以及忽视一流高校自身特色的培养。

  尖端学术是以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创性研究为特色,思考周期长,涉及的问题重大而复杂,绝不能追求“短、平、快”。机械功利的量化指标管理。“特别是学术创造力最为旺盛的中青年学者,深陷各种量化指标的考评之中,无法潜心钻研。”刘宁表示,为一流高校的量化指标“松绑”十分紧迫且必要。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尖端学术尤其需要宽松而富于特色的发展环境,在尊重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学术高地,在高地之上形成独特的高峰,参与国际科学竞争。然而,现行学术评估的集中性和统一化,对此的束缚极为严重。

  “教育部学科评估目前已经进行了四轮,但尚未引入针对不同级别高校的‘分级’原则,没有充分关注到一流高校建设和尖端学术发展的特殊需要。”刘宁说道,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今天,应尽快引入分级评估,为一流高校建立更恰当的评估方式,形成更适宜尖端学术创造的环境。

  综上所言,刘宁建议,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制定更为合理的评估标准。对一流高校的评估,主要采用非量化的国际国内同行评估,要彻底淡化论文、项目的数量指标权重,建议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不计入统计,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潜心学习。建议评估周期从目前的4年一评,扩展到8年一评,给一流高校更多时间从容发展,充分形成自身特色。考虑到制度改进的复杂性,可以先从前几轮学科评估中综合成绩排在前几位的大学着手试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