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拉福拉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022.12.07

  病因

  拉福拉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对于有一些40岁以后发病,50多岁死亡的拉福拉病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临床表现

  1.该病好发于儿童晚期和青春期。

  2.患者半数始以局部性抽搐发作,故早期多被诊断为普通性癫痫,在数月内可进行性发展,出现肌阵挛发作并且逐渐布及全身。发作可因噪声、惊吓、激动、意外的触觉刺激以及某种持久的活动而诱发或加剧,甚至发展为一连串的肌阵挛,并转呈伴有意识丧失的全身性抽搐。

  3.随疾病的恶化肌阵挛越来越多地干扰患者活动,直到功能严重受损,语言受累。神经检查可发现肌张力改变和轻微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时,在肌阵挛和痫性发作出现之前,患者已有视幻觉或表现为易激惹、脾气古怪、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

  4.少数患者失聪为早期体征,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受损以及罕见的锥体束征是疾病的后期表现。

  5.多数难以生存至25岁。对于有一些40岁以后发病,50多岁死亡的拉福拉病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6.患者脑电图呈弥漫性慢波及局灶或多灶性棘波放电。该病须靠神经病理诊断,采用脑组织活检方法在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内可查见Lafora小体,该小体在神经细胞胞质内呈圆形,直径为3~30μm,PAS及Alcian兰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进行电镜观察有助确诊。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