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沙门氏菌属感染的病因机理

2022.12.12

  伤寒或副伤寒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多见。其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与其他传染病一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发病率较高。病人的粪便是排菌的主要形式。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恢复期或痊愈后排菌逐渐减少,仅极少数(2%~5%)的病人可持续3个月以上,其中有的甚至终生排菌。

  伤寒杆菌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括接触、苍蝇和蟑螂而传播。水源受伤寒杆菌污染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通常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人类对伤寒杆菌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人如果得过一次伤寒或副伤寒,那么很少第二次发病。但伤寒、副伤寒之间并无交叉免疫力。也就是说,患过伤寒者并不对副伤寒具有持久免疫力,反之亦然。本病终年可见,以夏秋最多。发病率以儿童、青少年较高,无明显性别差异。

  沙门菌经口侵入人体,在肠道繁殖,引起肠黏膜炎症。临床表现胃肠炎的症状,病原菌偶尔可经肠黏膜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迁徙性的局部感染病灶。其表现的临床类型与所感染沙门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机体的抵抗力有关。沙门菌有较强的内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袭力,有些尚能产生肠毒素。内毒素可引起发热,并使消化道的蠕动加快而出现呕吐及腹泻。由于肠蠕动加快,肠道内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体外。故病人多于短期内即自行恢复。侵袭力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肠毒素亦参与腹泻的发生。[1]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