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广东通报16批次不合格食品 检出微生物污染等

2020.2.21

  2月21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新一期食品抽检信息。近期该局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调味品、饮料、方便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餐饮食品、食盐等8类食品689批次样品。其中不合格样品16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及其他指标等问题。

  半数不合格样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不合格样品中,有8批次样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占所有不合格样品的一半。其中,有3批次样品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分别为:广东永旺天河城商业有限公司东莞第一国际分公司销售的标称普宁市华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华鹏豆酱、标称佛山市顺德区天池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沐雪山泉包装饮用水、标称中山市坦洲镇祥信净水厂生产的铁泸山包装饮用水。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本次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产品明示标准及质量要求,未检出致病菌,结合居民膳食结构、抽检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健康风险较低,但反映该食品卫生状况不达标。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等。

  还有,3批次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分别为:标称珠海市霞山钱纯净水厂生产的霞山泉饮用纯净水和霞山泉饮用天然净水、标称博罗县聚源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包装饮用水(其他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如果桶装水的消费周期较长,营养要求较低的铜绿假单胞菌可生长繁殖,可能会引起味道、气味和浊度的改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中规定,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应符合n=5,c=0,m=0CFU/250mL。

  另外,有2批次样品检出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分别为:广州市海珠区永都食品商行销售的标称汕头市金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芝麻糊(高钙型)、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双记百货经营部销售的标称汕头市正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核桃黑豆黑芝麻糊。

  茶叶及相关制品检出重金属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问题

  不合格样品中,有2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检出重金属污染物问题和食品添加剂问题,分别为:英德市青北贸易商行销售的标称清远市百草世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五指毛桃检出铅(以Pb计)和二氧化硫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佛山市顺德区容山商场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广东泰和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金银花茶(代用茶)检出二氧化硫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铅是一种慢性毒物,具有蓄积性,摄入铅含量超标的食品过多或长期食用,会蓄积在体内,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尤其会对儿童造成智力发育障碍和表现行为异常。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明确了铅在该类食品中的最大允许限。不合格主要原因有可能说明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或者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生产设备、包装迁移造成。

  二氧化硫是一种毒性低的化合物,可溶于水中。在一般食用情况下,二氧化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二氧化硫有过敏反应的人,则可能会出现气喘、头痛或恶心等过敏症状。

  6批次样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

  不合格样品中,还有6批次样品检出其他指标问题。其中,有4批次样品检出酒精度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分别为:广州市黄埔区煌海日用杂品店销售的标称鹤山市桃源跃马酒厂生产的广东米酒(豉香型白酒)、佛山市广泰超市有限公司里水分公司销售的标称吴川市南方酒厂生产的泸友高粱酒、中山市小榄镇天送副食店销售的标称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富潮酒厂生产的广东米酒、广州市泓亨贸易有限公司西街分公司销售的标称广宁县合和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巴索酸梅酒。

  酒精度是指在20℃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乙醇。产品明示质量标准及质量要求规定,酒精度含量应符合其标签明示值±1.0度。酒精度不合格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包装不严密造成酒精挥发损失、低度酒冒充高度酒等。

  还有2批次不合格样品为:中山小龙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煎炸过程用油(炸红糖糍粑)检出极性组分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潮安区彩塘镇福旺购物商行销售的标称开平市味香皇食品厂生产的味极鲜酿造酱油检出氨基酸态氮(以氮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同时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按规定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开相关信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