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科学家3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2017.3.31

  3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疾病进程中的关键负调控作用,棉花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以及Cas9变体单碱基编辑新成果。

  首先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天然免疫重要分子CFLAR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疾病进程中的关键负调控作用,并深入阐明了其分子机制,对NASH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研究组基于多种基因工程动物疾病模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证实了CFLAR对NASH的中心环节炎症、纤维化、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质堆积的关键抑制作用。

  研究人员进一步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阐明CFLAR通过抑制ASK1的N端二聚化的形成,阻断ASK1的激活,从而改善并逆转NASH进程。这项研究是肝脏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为深入理解NASH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为开发靶向治疗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Cas9变体(nCas9-D10A)融合大鼠胞嘧啶脱氨酶(rAPOBEC1)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UGI),构成了高效的植物单碱基编辑系统nCas9-PBE,成功地在三大重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基因组中实现高效、精确的单碱基定点突变。

  研究人员借鉴哺乳动物单碱基编辑方法,高彩霞研究组利用Cas9变体(nCas9-D10A)融合大鼠胞嘧啶脱氨酶(rAPOBEC1)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剂(UGI),构成了高效的植物单碱基编辑系统nCas9-PBE,成功地在三大重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基因组中实现高效、精确的单碱基定点突变。

  通过进一步的遗传转化,研究人员利用该体系获得了靶标区域单碱基替换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突变植株,突变效率最高可达43.48%。nCas9-PBE技术无需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DSB),也无需供体DNA的参与,具有简单、广适、高效的特点。nCas9-PBE单碱基编辑系统成功建立和应用,为高效和大规模创制单碱基突变体提供了一个可靠方案,为作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还有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处的研究人员报道了棉花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仅首次提出了棉花纤维驯化的遗传学基础,而且阐述了驯化对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这对于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和遗传改良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将野生种与驯化种进行比较,这项研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了93个驯化选择区间。这些区间包含大量功能基因,与陆地棉的一些主要农艺性状的形成有关,例如株高,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在今后,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对这些区间进行整合,可以将野生种质用于改良棉花主要农艺性状。这项研究是首次在植物中对非编码区的调控变异进行分析,为在其他物种中挖掘功能变异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特异性长片段基因扩增测序的方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显著性相关易感位点rs73366469区域发现了功能性遗传易感位点rs201802880,该位点位于NCF1的编码区。这一位点与类风湿关节炎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人的遗传易感性相关,而且这项研究用一代测序的方法发现功能性致病位点,弥补了二代测序技术的漏洞,为今后发现多基因复杂遗传性疾病的功能性致病位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