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闫傲霜代表:加快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2021.3.09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进展喜人,从临床救治方案的优化和药物筛选、检测技术和产品、疫苗研发等,充分反映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创新的积累,展现了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实力。

但在深入调研后,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发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面临原始创新不足、某些方面存在“卡脖子”可能、新产品走向应用还存在障碍等问题。  

例如,面对直接威胁生命的重大突发传染病和疑难病,我国的药物、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能力和成果积累不足,临床处方药物的知识产权主要是国外的,医院内大型医疗设备主要供应商是国外的,临床诊疗指南中的主要关键依据也都来自国外。

创新药物研发势头良好,“但在高端分析仪器、大型医疗装备、原材料供应、核心工艺设备等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有些产品存在着被“卡脖子”的可能。”闫傲霜指出。

如在抗体药物生产中,占成本80%以上的细胞培养基(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亲和层析填料、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以及除病毒过滤器等,被国外极少数大企业垄断,产品技术对进口依赖过高。

今年两会上,闫傲霜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出“要找准一批重点难点的临床需求,支持一批基础前沿研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要的创新药物和医疗装备,形成一批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和规范。”

闫傲霜指出,要加快新药创制及生物制药原材料和工艺设备全链条攻关。围绕重大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治,瞄准预期标志性成果,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研究,既注重研究基于新机理、新靶标的创新药物又要系统谋划创新工艺,特别是高端原料和工艺设备模块化平台的系统研制。

要加快高端大型医疗装备研发与生产制造。突破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等高端医疗装备亟需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破解基础技术瓶颈制约,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2020年疫情期间,一些抗疫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紧急使用。这为加强干细胞治疗、AI医疗等创新成果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从研发走向临床、走向应用提供了借鉴。

对此,闫傲霜也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更科学更高效的审评审批制度。“利用社会的科技资源支持审评审批改革。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新原理,因没有现成的标准,对审评审批提出了制度创新和改革的挑战,要加紧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基地。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用好各方面专家资源加快对创新成果、创新方法进行审评审批。”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