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自身温抗体影响交叉配血的输血处理

2021.5.31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80岁,因不慎跌倒致后髋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来我院就医,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头下型、左股骨颈骨折愈合期”。术前检查:血型O型,Rh(+),HGB 67g/L,WBC 87×109/L,Plt 230×109/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肝肾功能检验正常。择期行右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要求备3U的悬浮红细胞。采集患者当天血标本,随机抽取库存10袋悬浮红细胞作,发现主次侧在聚凝胺介质内均有凝集。进一步行盐水配血法:阴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2 临床分析与处理

    在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意外凝集的原因较多,患者血浆中冷凝集素效价增高引起凝集最常见,常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试验不合[1,2]。因此,在复核血型的同时,如用37℃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3次,采用聚凝胺介质配血,将主次管置于37℃温箱2 min后再观察,凝集无改变,则可以考虑排除冷凝素原因,需要进一步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选,查找原因。经过此类处理,我们排除了冷凝集原因,进一步试验结果:直接抗球蛋白多特异性抗人球2+,单特异性抗IgG 2+,抗C3阴性,盐水对照阴性。随后,又按文献[3]方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取患者原血清、乙醚放散液和吸收后的自身血清与1—10号谱细胞反应;在抗球蛋白介质中,原血清、放散液与1—10号谱细胞均呈2+反应,吸收后的自身血清与1—10号谱细胞均呈阴性反应。这一结果提示患者存在自身抗体。于是,我们取患者放散后的红细胞配置成5%的悬液和吸收处理后患者的血清作同型配血,在盐水、聚凝胺和抗球蛋白介质中均无凝集和溶血现象。将特殊处理配血相合的悬浮红细胞3U,作为患者手术时备用血,解决了临床手术备血问题。同时,与主管医生和患者家属特别交代: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应尽量避免输血;输血可能诱发自身性溶血,存在溶血风险,并建议请科专家会诊指导输血。患者知情后,签署了输血同意书。在主刀医师的努力下,患者术后暂不需要输血;术后,患者经抗贫血治疗,血象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自身抗体的存在可能干扰血型鉴定和造成交叉配血困难[4],使受者难以找到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输注。本例中的一系列试验证明,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并引起交叉配血困难。因此,在日常交叉配血中,为防止自身抗体对同种抗体的干扰和影响,避免输血诱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反应,在配血前应考虑到要先去除自身抗体,然后再鉴定同种抗体和血型,采用吸收放散后的患者红细胞和血清进行同型配血,筛选配合相容的血液。

    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多见于Rh系统,虽然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为03%—20%[4],但它是引起迟发性免疫性溶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规则抗体筛检查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聚凝胺或抗球蛋白交叉配血不合,特别是患者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术前备血、输血前配血同时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很有必要。

    不规则抗体、自身温抗体或混合抗体,都可引起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意外的凝集。因此在交叉配血遇到异常现象时,我们应拓宽视野,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查找原因,制定相关处理流程,按步骤、分层次地排查,确保输血安全,如认真做好血型复核、开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及微柱凝胶配血等。

伍燕1王娇华1唐秋萍2(1. 海口市人民医院 输血科,海南海口 570311;2. 海南省血液中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