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腾讯WE大会:Nothing but the Future

2014.11.10

  11月8日下午,腾讯2014 WE大会在京举行。12位科技精英从全球各地汇聚到一起,围绕“Nothing but the Future”这个主题,从各自领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关于人类未来生活的蓝图。

  产品是什么样子?能感知脑电波,自动推送精准服务。

  交互是怎样?空气交互,无需各种平板、眼镜......

  生存空间在哪里?地球+外太空,下一个将会是月球。

  生命的规则是什么?能选择自己的身高、体重,选择不患疾病。

  下一代计算机核心是什么?拥有人类的思维。

  ......

  本文汇集了数位嘉宾的精彩观点如下:

  未来的智能产品:感知脑电波 为人匹配精准服务

  ——生物感知专家、neurowear创始人Tomonori

  Tomonori 开发了几种产品:一个是necomimi,一对耳朵,你专注的时候,它会竖起来,放松就会垂下去;一个是Mico,是一个头戴式耳机,通过识别大脑电波为使用者推荐音乐。他认为,未来物体也能够与人进行沟通,这会形成一种温暖亲密的家庭氛围,让我们更幸福。

  以下为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我知道你们在座的所有人看到我头上的这两个耳朵,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产品和项目。

  三年前我成立了Neurowear公司,并研发了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叫做necomimi,研发这款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在当下的通讯条件下,利用技术提供一些全新的交流体验。

  Necomimi是我们的第一个产品,就是我头上戴着的耳朵,这个词在日语里是猫耳朵的意思,它能够基于对脑电波的感知而产生变化,比如专注的时候猫耳朵会竖起来,放松的时候猫耳朵会放下去。

  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要研发一个这样的产品,其实我和团队成员曾经探讨过,未来人类之间的沟通方式会是什么?现在我们常用的沟通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文字,二是非语言文字,电子邮件、短信、信函以及交谈都是我们常用的沟通方式。

  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用一些别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脸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等,其实还有一些沟通方式没有被挖掘出来,人类的大脑活动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在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去硅谷拜访了NeuroSky公司,他们开发的CPU能够探测到人的大脑电波,这个芯片被当成一个模块内置到necomimi中。通过这个小模块,我们能够感觉到大脑里非常微弱的信号,沉思或是发呆时不同的大脑电波它都可以检测到。

  回到日本后,我和团队集思广益,希望围绕这个技术做些什么东西,经过讨论,我们有了一个创意,并画了一张草图,这就是necomimi的前身。

  我们的研发团队有一个非常腼腆的成员,她希望创造一种工具能够表达她的感觉和情绪。这是我们的产品样机(大屏幕出现产品样机画面),一个感应器上连接着一对纸做的耳朵,这个样机可以反应我们大脑电波的活动状况。就这样,我们看到了新事物的诞生。

  在样机研发完成后,我们就基于NeuroSky公司的芯片开发necomini,一个月后,开发完成。我们带着成品在东京的大街上做演示,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兴致勃勃的试戴了我们的产品。这引起了媒体的注意,两天后路透社对我们进行了采访,几天之后necomini传遍全球。

  2011年底,时代杂志评选necomini为年度最佳发明,一年后,我们正式研发出商业版的necomini,现在全球已经销售出7万多台,在中国也能买到。

  发布了necomini后,我们经经常能收到一些反馈:你们为什么不做一个尾巴呢?于是,我们真的开发出了一个尾巴的产品,它的功能与necomini类似,通过感知用户的情绪而上下摆动。

  在necomini之后,我们又开始了下一个项目,这个产品与音乐有关,叫做Mico,是一个头戴式耳机,通过识别大脑电波为使用者推荐音乐。

  (对着大屏幕演示的视频,视频上的人正在投入的听音乐,这个时候电话响起,他接起了电话,Mico感应到用户的注意力已经转向别处后,音乐自动停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新产品,可以称其为“意念转盘”。

  还有一个叫“大脑DJ”的产品,适合聚会的时候使用,用户在大脑上佩戴我们的产品,感知DJ音乐的好坏,大家的情绪共同形成一个分数,当分数过低时,DJ就需要换人了。

  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呢?大家听音乐都有这样的困扰,虽然潘多拉等流媒体服务能够提供成千上万的音乐,但是我们怎样能够不断发现动听的新音乐呢?

  即使一个搜索框摆在面前,如果不知道演唱家的名字或者音乐的名字,我们也不知道该搜索什么。所以我们想让音乐来找到我们,而不是让我们去发现音乐,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于是我们推出了新产品Mico,通过潜意识播放音乐,它能够探测我们的脑电波,然后推荐符合当下情绪的音乐。

  这个产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头戴式耳机和一个苹果 APP。Mico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脑电波——用户什么时候感到枯燥,什么时候感觉疲惫,并为其匹配相应的音乐。

  去年我们在一个电子展上展示了这款产品,它吸引了很多音乐爱好者,他们通过这个系统体验到了全新而又符合他们心境的音乐。我们现在还在开发Mico系统,建立更完善的数据库。

  Neurowear还有很多其他的产品,这些产品主要致力于为物和人之间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在不远的将来物体会与人类建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什么样的呢?为此我们研发了一款新产品,叫做neurocam,它能够基于我们的脑电波选择性的自动记录画面。

  一年前,我们的团队中有一个成员说,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自动记录快乐的时刻该有多好,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味当天一些快乐的瞬间。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所以开发了这个新产品neurocam,现在跟大家演示一下。(播放演示视频)在使用neurocam前我们需要把手机安装在脑袋的左侧,通过检测脑电波,neurocam能够在用户高兴的时候自动启动手机的摄影功能拍摄录像。

  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产品叫mononome(物之眼),它在日语里是万物之眼的意思,是人类和各种物体之间的沟通工具,比如,如果孩子吃了太多糖,糖罐上的物之眼就会告诉小孩不能再吃糖了。它能使物体有人性,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事物而生的眼睛。

  未来家庭的物体也能够与人进行沟通,这会形成一种温暖亲密的家庭氛围。我们在这个产品上看到了智能家居的未来,未来家庭所有的成员都会关爱你,包括物体,这是一种全新沟通体验的开始,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变得更加幸福。

  破解基因大数据 掌握生命的规则

  中国基因科技领军人物,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

  当了解DNA程序后,改变其中一项,则意味着改变了你的疾病、身高、寿命等性症。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我有一个梦想,更好的理解生命的语言。

  如果生命本身是数字化的,我今天在这做演讲,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带有数字化的特征,那我能不能有什么方法去找到这个数字化载体?

  有意思的是,生命的数字化信息是传承,是DNA。透过DNA我们能知道,曹操墓里面是不是曹操,客家人是不是中原的后代。

  基因组的程序告诉你是怎么进化来的,在一个生活的环境里面怎么反应,他不会告诉你晚上吃了什么,但是会告诉你,吃什么之后身体的反应。生存的环境在变化,基因的程序也在变化。这种变必然会有代价,出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疾病。

  为什么会有疾病?你身体里每个细胞在不断繁殖,每次繁殖过程都在变化。太阳晒多了会得皮肤癌,在北京雾霾天呆久了会得肺癌,你的细胞程序发生了变化,变化以后,他获得了自身的适应性,不断地扩张,在器官上形成了肿瘤,也就是癌症。

  所以有人说,你活得越久基因突变越多,越容易得肿瘤,这个是正确的。

  当然你还可以做的是,不要等到发现肿瘤时,那已经晚了。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血液里抽取游离的DNA进行检测。

  尽管基因不是万能的,疾病还与环境因素有关。30年前,糖尿病发生很少,现在成年人发病率是11%,基因程序在30年里面发生了变化。

  在我们的身体里,还蕴藏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不管每天洗多少次澡,身上从头到尾都是微生物,你去洗手、用酒精擦试,微生物还会回到你的手上。

  微生物还生存在身体的里面,尤其是胃、肠道,帮助你营养代谢。但一旦失调,也会形成疾病。有人说,我改变微生物,把它完全改变掉,这也可以。比如把胖老鼠肚里的微生物,放到瘦老鼠的肚里,用来治病。

  但在改变生命之前,首先要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想象生命的语言是31个简单的字母的简单罗列,从31个字母推断最后会发生什么。这个就是未来的基因和健康的大数据。

  每个人的大数据很多,不同的情况反应不同。这里面的关键技术就是读,如何用最便宜的技术把这些信息读出来。生命体是复杂的,我将它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机器部分,身体各器官的运行,还有一个是灵魂意识。

  有没有可能建立一套真正的人工智能体系,可以试图去管理好风险因素,你可以不生活在北京,可以选择自己的饮食,形成自己对基因的和谐生存关系。

  即便我没有办法,基因糟透了,能不能想点招,能不能改?在德国,有位艾滋病病人,他受到一个骨髓捐赠,天生对艾滋病毒免疫,结果病好了。我们想,能不能够把艾滋病体内的干细胞提出来,艾滋病是不是就好了,已经有人开始做这样的尝试,而且有成功的案例。

  另外就是3D打印,器官坏了能不能打印出来,这个很容易。还有人说,我想青春永驻,把此时此刻生命信息保存下来用在未来,能不能这么做?这就是对生命程序各种改动的可能性。

  但同时我们要问自己一个哲学的问题,我们是有意识的人类,当所有的自私的基因形成组合,并把这组合形成有意识人类时,这个人能不能管好自己的基因,如果每个人都去改,每个人都会为孩子选择身高、寿命等性状。

  这需要一种理性选择。

  月球即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Moon Express首席执行官Bob Richards

  在科幻电影里,我们不断开拓地球以外的领域,发现比自己更高等的生物... ...不久后,这一切都将实现。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我也有一个梦想,我们不需要只在地球生活,而是拥抱空间当中所有资源。

  我们现在能够生存在非常漂亮的地球,随着人口不断爆炸,地球资源的消耗,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我们有一个好消息,有一个小的星球就在我们旁边,它是月球,我们应该把它看作第八个大洲。

  月球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有各种资源,科技已经足够让我们使用它们,同时美国科技探测到,这些资源非常丰富。最近我们发现一个重大事实,月球有水,水能够改变所有月球资源的开发模式,因为它就如同汽车中的石油一样,相当于燃料。

  如果一旦可以利用上面的水,就能进行能源建设了。

  比如,我们现在到空间站搜索月球新资源的话,必须把燃料带足。今后如果有水就不需要这样做,月球本身就可以建设资源。我们有机器人,希望进行商业上的开发,两年之后能够登月探测。机器人非常小,大概一张咖啡桌那么大,不光只是登陆月球,我们要知道能在月球上做什么事情。

  现在有一家这样的公司,能够把物体运到地球的绕地轨道上。这意味着我们能把所有资源运到月球上开发。

  这是我们的新太空车,将在两年后登月,2016年第一次登陆,与美国航天航空局和谷歌合作,会有约15个工程师,把小的太空车搬到月球上。2018年,我们将会把远程望远镜放在太空车上,首次让世界所有网民通过望远镜观测到月球发生的一切。

  2020年,我们将会从太空拿一些样品,做到只有美苏超级大国能做的事情。我们整个管理团队都是来自于奇点大学,所有人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工程师,同时在空间探索方面也很擅长。

  另外,我们团队周围有非常聪明的年轻科学家,大部分人在30岁以下。

  升月探索非常花钱,所以我们只做其中一小部分,我们与其它机构合做,我们工程师写软件,然后使得太空车能够进行升空并进行实验,这是2013年9月20日已经做到的事情。

  这是我们的飞行机器人,没有任何人在控制他,完全是自动的,用氧化氢来作为燃料,像蒸汽机一样可以升上太空,我们了解如何导航、控制,可以教别人驾驶自己的航天器。

  我们要进行登月了,并不是很容易,最重要一点是能够探索一些物种起源,通过月球再到火星或者更远地方。月球会成为我们人类社会一部分。

  小的时候,我看英雄们的故事:在月球上登陆,同时在月球上来去行走,进入银河系航空器里,发现比我们智能更高的物种。

  长大之后,我们会坚信这些都会发生,我们正处于一个叫做开拓新纪元的节点上,能够让人类成为多个星球的生命体。

  空气交互的诱惑

  ——Lumenous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RajinderSodhi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我们可以把起居室变成任意风格,可以玩各种虚拟现实游戏,比如说怪物从起居室的墙里蹦出,你用手去抓它们。你无需佩戴任何设备,通过空气完成操作即可。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减:

  我是做人机界面研究的。平时大家用计算机交流思想,去分享东西,以前是从来做不到的,这令人非常惊异。

  但是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是看着平板电脑,比如虚拟家庭、虚拟商店。很多研究表明,触摸屏是有很强的互动能力,但他们对孩子视力有损害。

  那我们就想,怎么把这些界面从屏幕转向物理世界,而不是一种二维的屏幕。

  我们的研究项目里,有一个物理现实与虚拟现实之间的连续体,比如你看3D电影,飙车时会感到座位在移动。在这些基础上,研究学者和科学家在进行下一步开发。

  80、90年代的模拟游戏,还有迪斯尼乐园... ...大家都知道,玩家不仅可以看屏幕,还可以闻味道等,如海水的味道,游遍世界各地的感觉。你想要触感的话,有一些设备能够提模仿效果,比如说这个笔,你可以用它来感受各种东西,如衣服。但这些东西让你感觉不自然。

  现在我们看到这些虚拟现实设备(头戴),放在脸前就可以让你感受他,进入虚拟现实。你感觉到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是很酷的。但这个技术有个问题,你还是要带一个设备。

  大家看这个东西,你感觉前面有杯饮料,但是伸手去拿的时候却没有。你去购物、音乐会、酒吧时,你带着它可以去任何地方。它不是笨重的设备。

  我们用一个投射映射的方式,它是一个正常的投影器,就好象PPT的投影一样。只不过,现在不是投影到屏幕上面,而是投影到任何东西上,车或者是身体,甚至整个大楼。

  这个技术迪斯尼用了很长时间,我们希望去探索这个项目。比如把你整个起居室变成一个娱乐城。我们使用了六台投影仪,非常有专业性,叫深度摄像机,加上投影单元,我们可以捕获一个任何起居室的样子,自动扫描起居室,这就是三维扫描模型。

  比如说每一个起居室都不一样,有的有书架,有的有茶几,我们可以在起居室投影不同的物体,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我们可以把你的起居室变成了变形金刚里看到的那种。我们还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操作,让可怕蟑螂在地上爬。我们能够让你有触觉,我们有款游戏,内容是小怪物破墙而出,穿透你的身体,你能用脚用手去抓小怪物。这个是我们开发的第一款互动式游戏。

  我们还可以让用户来决定,让用户来去设计,比如这个可怕的小怪物,不希望他出现在精美的花瓶那,怕小孩子抓怪物时把它打碎了。但通常我们要在手上戴一种特殊的机械手套,才能模拟这种触觉,这是一个目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正在研发的一项技术——AIREAL。这项技术已经应用在上海迪士尼主题乐园中。

  当时他们让我去打造能够在空间感觉到虚拟的触觉,而不需要实际去戴什么东西,所以我就打造出一种空气泡,这些空气泡能够模拟各种触觉,把它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果你是在玩球类游戏的话,你就会感觉到球撞击到你的手。

  当机器“入侵”人脑

  脑机接口权威专家——Jose Carmena

  当你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能用机器取代时,我们还何惧疾病?

  以下内容来自腾讯科技:

  脑机接口是一项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技术,为了帮助有障碍人士,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到这一领域。Jose Carmena介绍,脑机接口技术简言之就是用机器来连接大脑,通过设备读取到的大脑信息来控制机器。这项技术有很多应用场景,比如中风病人可以利用这项技术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

  临床的需求是这项技术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科学家目前在攻克的方向是如何获得脑部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转化,再把转码后的信息变成具体行动,概括来说就是把思想变成行动的过程。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未来有一天,坐在轮椅上的人可以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做更多事情。

  脑机接口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嵌入式,二是非嵌入式,嵌入式需要在人脑中植入设备,这种方式让很多人感到担忧,作为脑机接口的专家,Jose Carmena对这种担忧表示理解,但他同时认为,这种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宝贵的。

  Jose Carmena认为,脑机接口的市场非常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耳蜗,这个20年前开发的技术能够帮助聋人重新获得听力,虽然设备简单却有非常大的市场,虽然耳蜗实际上并不严格属于脑机接口的范畴,但这一市场现象足以说明脑机接口技术的广阔商业前景。

  Jose Carmena介绍,目前,脑机接口市场已经达到65亿美元,到2018年,这个市场可以达到107亿美元,市场规模非常庞大。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两个技术难题。第一个难题是如何把设备植入大脑,并且保证这个设备能够在使用者几十年的整个生命周期正常运作;第二个难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病人大脑中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解读。

  为了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攻克这两大难题。除此之外,如何能够让外界机械拥有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研究者们在努力的方向。

  Jose Carmena和他的研究伙伴们已经开发出了一个名为BMI的脑机接口设备,他们称其为动作假肢,可以帮助解码脑电波,现在,Jose Carmena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事们正在研究,如何基于BMI在机械与大脑之间建立沟通的回路。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推动这一工作。Jose Carmena认为这一技术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现在它已经进入到人的精神健康领域,未来将为人类带来更多好处。

  计算机的未来是被注入智慧

  ——IBM全球副总裁王阳

  如果计算机具备人脑一样的思维,那么它将强大成什么程度?

  以下内容来自腾讯科技:

  王阳首先回顾了人类计算的历史。首先机器是把数字整理成表格、归档。到了第二阶段,人类采用机器语言,有了这个之后机器就能一直运行。在2011年,人类进入认知计算。这时候机器自己会学习,能够理解周边的环境。

  王阳也提到了认知计算的局限。即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比如美国国家实验室里的超级计算机,用来模拟人类大脑,事实上还是比人脑慢1500倍,所以科技离人脑还相差很大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每天产生大量数据,如果让机器进行学习,也不能完全达到。

  接着王阳介绍了IBM的神经元芯片,也叫大脑芯片或人脑芯片。IBM做出这样的机器来模仿人的思考,有了这样的芯片之后,可以把它植入到很多设备当中。

  可以是医疗的设备,也可以是到比较危险地方工作的设备,也可以放在谷歌、IBM等等上面,而且可以把智慧注入到这些设备当中。

  机器能为我们做什么事情?王阳认为这个想象空间非常大。“可以让他去学习金融,教我们怎么炒股,怎么管理财富;当然让它学习医疗,帮助我们有非常健康的身体。”

  未来世界是一个智慧世界,这是王阳给出的结论。

  用热气球把乘客带到太空

  ——太空企业家Jane Poynter

  一个只有20人的小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把一个人直接送到太空边缘,普通人上太空的梦想实现不远了。

  以下内容来自腾讯科技:

  World View公司开创了适用于普通大众的低成本太空体验旅行,乘客只需花费75000美元就可以搭乘航天舱,在距离地球30公里的太空边缘遨游。它所提供的技术与其他商业太空旅行所采用的火箭运载技术有所不同,使用的是热气球。

  Jane介绍,通过这种全新的太空旅行方式,乘客不需要经历过多培训,也无需穿航天服,只要坐在舒适的太空舱中,就能欣赏到太空和地球的美景。Jane Poynter希望让乘客像航天员一样,在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中,通过窗口去亲自感知和观察这个宇宙。

  回顾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的时候,人们使用热气球探索大气层的上半部,“但想要进入到太空里,我们要经过很多次测试,包括对航空副和航天器的测试。”Jane Poynter说。

  Jane Poynter还在会上谈到了她曾经的经历,这与现在所创办的World View息息相关。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由科学家们搭建的人工封闭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模拟了地球环境的各种微型生态,Jane Poynter正是这个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在生物圈2号里,有雨林、沙漠、海洋、沼泽等等,实物来源于自己的种植,空气和水也都来自内部循环。“在当时我已经和这个生物圈融为一体,我周围所生存的植物和其他生物都是相互依托的。”Jane Poynter也想大众通过热气球航天之旅的方式,深刻地去感知这种融入感。

  谈到团队,Jane Poynter显得很自豪,“一个只有20人的小团队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把一个人直接送到太空边缘这件事,并且往返三次都很安全。”在未来,Jane Poynter还希望能通过团队的努力把更多的普通人送到太空中。

  下一代智能建筑是怎样?

  ——创新智能建筑研究专家苏运升

  钢筋混疑土建筑改变的时代到来,难以想象,未来墙壁将被LED屏幕取代。

  以下内容来自腾讯科技:

  苏运升认为,城市和建筑的下一代趋势应该是反化石能源。城市是由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组成的,未来的城市应该是智慧型的,化石能源的使用将会减少。

  要想达到智慧建筑这一目标,苏运升认为要把摩尔定律运用到城市中去,要缩减空间,降低能耗,提高效能。回顾20年,我们不能沉迷于传统风格。

  传统的建筑是用木头石头自然造成的,工业革命之后,开始使用化石能源加工水泥钢筋等机械材料。但是这些变化都发生在外表皮,内表皮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在他看来,必须让建筑形成内部信息皮质,成为人体第三层皮肤。

  针对智慧建筑的形态,他指出,建筑的整个墙壁要是LED屏幕,首先要结构安全,第二要可持续性,其次是信息安全,最后是智慧生活。前面两个是讲物质世界,后面是讲虚拟信息的。

  针对智能建筑的推广问题,苏运升提出需要经过四个步骤:首先是社会,第二是技术,其次是资本,最后是政策。通过智能建筑的普及,推动整个城市的变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