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病例分析

2022.2.14


1 病例报告


患者, 82 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半月余,加重 5 天”于 2015 年 5 月 14 日入我院。患者绝经 30+年,半月前无明显诱 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色暗红, 5 天前阴道流血较前增多,量比 月经量少,色鲜红,伴下腹部不适。妇科检查:阴道内见血性液 体,子宫颈萎缩,呈老年性改变,无举痛,子宫常大,双附件未扪 及包块。辅助检查:薄层液基细胞学( TCT) 检查阴性。肿瘤标 志物检查示癌抗原 125( CA125) : 75. 7 U/ml( 正常<35 U/ml) ; 细胞角蛋白 211:10. 1 ng/ml( 正常<5 ng/ml) 。盆腔增强磁共 振检查:子宫前壁结节,考虑子宫肌瘤伴钙化; 子宫底肿物,考 虑子宫肌瘤; 右侧附件区实性肿块,大小约 4. 0 cm×4. 2 cm× 5. 4 cm,内部信号不均;左侧附件区实性结节,双侧附件区可见 小淋巴结,见图 1。40 年前曾行输卵管绝育术,“高血压”病史 10+年,绝经前月经规则。于 2015 年 5 月 28 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子宫体正常 大小,双侧卵巢萎缩,双侧输卵管外观无特殊,右侧髂内血管内 侧见一大小约 5 cm×5 cm×4 cm 包块,质硬,将髂血管推向外 侧,上缘达髂总血管分叉处,下缘达闭孔窝。予全子宫及双侧 附件切除,右侧盆腔包块处钳夹少许组织送快速冰冻病理检 查,结果示:( 子宫) 梭形细胞恶性肿瘤,考虑平滑肌肉瘤或子 宫内膜间质肉瘤可能; ( 盆腔肿物) 恶性肿瘤。考虑肿瘤恶性 并已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耐受性差,与患者家属 沟通交待病情后终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 ( 盆腔肿物) 低分 化癌伴淋巴细胞浸润,考虑淋巴上皮样癌;( 子宫肿物) 低分化 癌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合免疫表型考虑子宫内膜淋巴上皮 样癌,见图 2。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细胞角蛋白( CK) 5/6( ++) , P53( ++) , P63( ++) ,波形蛋白( Vimentin) ( +) ,增殖指数( Ki- 67) 30%, CK20( -) , CK7( -) , CD10( -) ,雌激素受体( ER) ( -) ,孕激素受体( PR) ( -) ,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 ( -) ,结蛋 白( Desmin) ( -) ; 原位杂交显示 EB 病毒编码的小 RNA ( EBER) ( -) 。术后诊断: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盆腔淋巴结 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 期。行全身 PET/CT 显像 示:右侧盆腔髂血管旁肿块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左侧盆腔血 管旁、腹腔左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可能。予盆腔肿块、 原瘤区及淋巴引流区 6 MV-X 线 DT50 Gy/25 F 多野照射放疗 治疗 25 次。复查盆腔增强磁共振扫描: 右侧髂血管旁见异常 信号肿块,大小约 1. 7 cm×2. 1 cm×2. 5 cm( 较前明显缩小) ,左 侧闭孔内肌内及左侧盆壁见小结节异常信号灶,大小约 1. 0 cm×0. 6 cm,考虑转移性肿瘤,见图 3。后续患者未继续治疗, 术后 12 个月发现肿瘤骨转移,术后生存期约 16 个月。


2 讨 论


淋巴上皮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 是一种发 生在鼻咽部以外部位、组织学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癌相似的恶性 肿瘤,其典型组织形态表现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的肿瘤细胞周围 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在女性生殖系统可见于外阴、阴道、子宫 颈和子宫内膜。亚洲人子宫颈淋巴上皮样癌发生率高于西方 人群[1]。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较罕见,国外报道 4 例患者年 龄为 55~74 岁[2],本例患者年龄 82 岁,发病年龄与国外4 例 病例无明显差异,可以认为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发病年龄无 明显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绝经后阴道异常流血,影像学亦无 特异性,最后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子宫内 膜淋巴上皮样癌组织学形态表现为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肿瘤细胞呈界限清楚的合体状,低分化或未分化,处于较原始 状态,核大,位于中央,核仁明显,胞质嗜酸[3]。淋巴上皮样癌 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会掩盖肿瘤真实病变,误诊为炎 性反应或其他疾病,因此,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需与以下疾 病相鉴别: ①子宫内膜未分化癌,如大细胞、巨细胞及梭形细胞 型的未分化癌:黏液染色阳性,电镜下见癌细胞呈腺上皮分化; ②低分化肉瘤: 免疫组化 Vimentin 阳性,若怀疑平滑肌肉瘤, Desmin、肌动蛋白( Actin) 等阳性; ③未分化或较原始状态的非 小细胞癌伴有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的肿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目前淋巴上皮样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否与 EB 病毒 感染有关意见尚未统一。80%的胃淋巴上皮样癌 EB 病毒阳 性[4],而发生在乳腺[5]、阴道[6]、子宫颈[1]等的淋巴上皮样癌 原位杂交均显示 EBER 阴性。Makannavar 等[2]报道的病例 EB 病毒潜伏膜蛋白 1( LMP-1) 阳性,本例患者术后病理原位杂交 显示 EBER 阴性,因此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的发生是否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淋巴上皮样癌转移方式以局部淋巴结转移常见。国外报 道的 4 例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中有 3 例发生盆腔淋巴结转 移[2],本例患者全身 PET/CT 显示双侧盆腔及腹膜后主动脉旁 多发淋巴结转移,后期肿瘤细胞发生骨转移,考虑子宫内膜淋 巴上皮样癌转移方式不仅包括淋巴结转移,亦可通过血液转移 至远处。 因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病例少,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 案,病例报道中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全身化疗[2], 预后达 9~24 个月无瘤生存[7]。鼻咽部淋巴上皮癌对放疗敏 感。晚期的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样癌经治疗后有 87. 5%患者 存活 2 年以上。子宫颈淋巴上皮样癌患者在根治性子宫切除 术或放疗后随访 1. 8~ 5. 3 年,没有发现复发或转移。与食管 淋巴上皮样癌及子宫颈淋巴上皮样癌相似,涎腺、乳腺、肺、胃 等的淋巴上皮样癌预后一般较好,但结论尚不肯定。本例患者 采用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及术后放疗治疗,但仍发生骨转移, 考虑与晚期的肿瘤分期相关。综合前人报道,子宫内膜淋巴上 皮样癌的治疗效果、预后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应根据肿瘤累 及范围,并结合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现 推荐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晚期则选择手术、化疗及放疗综合 治疗,以提高术后生存期。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是一种有别于子宫内膜 癌其他组织类型的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的未分化 癌。本报道旨在让临床医师及病理医师认识并识别这种罕见 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类型,提高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的准确 性,指导临床医师决定手术范围及后续治疗措施,避免误诊漏 诊。子宫内膜淋巴上皮样癌发病率低,尚需收集并长期随访此 类病例,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不断积累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 方案。


参考文献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