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发改委副主任:今年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

2010.3.15

  芮成钢:这恰恰是发改委对新能源发展要做的工作,引导和准入。总的来说,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各方都在预测,2010年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会陆续出台,会有一个大的促进经济的举措。在这些方面,我国的财政规模会达到什么样的支持力度?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张晓强: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不仅要科学制订规划,而且要加大政策支持、加大投入。这个投入应该是一个广义的理解,政府主要是通过制订好的政策,创造好的市场环境,规划指导,并在某些关键性技术领域给予一定的投入。今年会把这个投入和已经启动的中长期各级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相结合,其中有若干重大专项如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等,都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所以今年国家的投入会进一步增大。国家发改委掌握的资金一方面要注重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注重在结构上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更主要的还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再加上政府资金的推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较多的资金投入。

  芮成钢:今年国家在投融资的体系、市场准入、银行政策薪贴方面,还有哪些更大的力度或者措施?

  张晓强:实际上有些政策在去年就发布了,比如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对于生物产业的发展,不论是政府的资金,还是银行信贷利用资本市场,都要有一个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所以今年是怎么实施政策的问题。对于其他的新能源产业,不论是太阳能光伏、风电,还是目前大家都很关注的核电,都要有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发展。目前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中,中国占40%,居于首位。这方面主要还是以企业资金为主,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政府的资金,帮助它解决关键共性基础的突破。

  芮成钢:对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市场的准入是否会采用同样的待遇或是更加优惠的策略来吸引他们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张晓强:前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方面都非常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因为相对大企业来讲,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相对较弱一些,产业规模小,受冲击能力弱。所以大家都非常希望政府积极地支持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仅能渡过当前的难关,而且实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客观分析,党中央国务院还是非常明确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去年9月,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包括在融资、信用担保上上要支持中小企业,在各种税费减免上要尽量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我们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说中小企业的科研能力比较弱,但是它也需要科技进步,应该多打造一些关键共性技术的公用平台,使中小企业得到技术上的进步。

  再比如,中小企业也需要及时地了解技术进步和市场的信息。如果它们各自都搞自己的一套,投入很大负担不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帮助出资,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信息。最近我们也在摸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展的模式,因为几个中小企业规模太小,发行成本很高,把很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以后,还是用市场办法,但是通过政府的引导,可以通过集合发债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被淘汰,新的又生长出来。但是即使在当前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还是占到98%,关键是要使广大的中小企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中小企业要小而专,小而精,有活力。

  芮成钢:前两天,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我们的专访时特别提到他的两难和尴尬。作为商务部长,他希望和世界各国有更多的贸易,但是在某些高新技术的转移方面,欧美对中国还是有一定的限制。您在过去两年中,也负责过很多中外合作高新技术的大型项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世界的支持、合作与配合,但是我们在跟世界的对话中,的确受到一些国家特别是来自美国的限制,您有没有感到两难?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期待?

  张晓强:可以说有两难,也可以说是期待。中国这几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扩大,确实对我们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入世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外贸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去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相应的,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到去年底接近两万四千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希望中国多进口一些东西,减少贸易顺差。转变发展方式也包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我们一方面要更多地提升外贸产品的质量,不再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优化结构,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支持有劳动力比较优势或技术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企业多进口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这是一个基本方向。

  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不追求外贸的顺差。但是目前这个顺差有很复杂的原因。去年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去年中国总的外贸是负13.9%,但是我们的出口是负16%,进口是负11%,也就是说,我们在进口方面,跌得比出口少得多,因此客观的结果是去年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比2008年减少了一千亿美元,今年我们仍然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尽量多进口我们所需要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进一步减少贸易的顺差。这里面就有陈德铭部长所谈到的问题,中国对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对我国有诸多的限制,这样就使得它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出来。现在我们在多种场合与美国、欧盟交流,希望他们进一步放宽对中国高技术装备产品的出口,使他们的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发挥,国际贸易更加平衡。当然发达国家也并不是一个声音,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已经多次向政府提出,过于严格繁琐的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实际上是束缚了本国企业的手脚。

  芮成钢:如果西方国家、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能够放宽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其实更容易达到比较理想的贸易平衡,也有利于我国战略性产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会不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从海外引进先进的技术?现在有种说法是,在引入技术时尽量连ZL一起引进,直接把ZL买断,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张晓强:我想应该这样看这个问题,中国现在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战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但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你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跟第三种方式联系得更紧密。

  如果静态地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次性的。我们引进先进技术、ZL甚至一些技术诀窍,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很强大的产业规模。但是发达国家的这种科研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应该说是很强的。以研发占GDP的比重来看,十一五规划中有一个指标,计划到2010年研发占GDP的比重达到2%,我们经过很大的努力,到去年研发只相当于GDP的1.62%。而在发达国家,研发占GDP的比重一般要达到2.5%到2.8%,因此它的人才素质、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是非常强的。中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进程中,绝不仅仅是和国外企业的一次性合作,而是在一个阶段内有一批合作成果,随着科技进步,我们仍然会在更多的层次上和发达国家继续开展合作。比如中国和欧洲公共客车公司,在天津合资成立了A320的总装成,从去年5月第一驾飞机交付以来,进展很好,这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

  芮成钢:中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商机不仅属于中国的企业,也属于全世界。

  张晓强:中国的这种发展,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国的发展肯定会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芮成钢: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