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人工粒子诱发Fano效应助推高灵敏度传感器的研究

2018.5.30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研究又取得成果。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研究团队陈麟副教授和朱亦鸣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张伟力教授、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等,在太赫兹频段人工粒子的Fano效应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在周期结构金属粒子中巧妙引入缺陷,Q值的多极子Fano效应的激发(图1),其FoM(Fano强度与Q值的乘积)是普通的分裂环微腔结构(SRR)的2.5倍。

利用这种人工粒子,不仅可以探测附着在人工原子表面的薄膜(物质)的光学特性,还可以通过将原子的Fano振荡频率设计在接近物质吸收峰的临近位置来探测样品的性质以及监控分解物层的降解特性和固体(液体化合物)的动态化学反应过程;此外,通过结构化的表面与特异性噬菌体结合,可以实现细菌的选择性检测(Fano共振位置的变化可能与细菌样品的浓度直接相关),从而实现细菌病原体的高效无标记检测。研究成果“Defect-InducedFano Resonances in Corrugated PlasmonicMetamaterials”发表在光学材料域著名期刊AdvancedOptical Materials上(DOI:10.1002/adom.201600960,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为AdvancedMaterials的子刊, IF=5.359)。该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美国NSF等的资助。

185711_201805301721281.jpg

图1缺陷人工粒子激发的Fano效应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