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2022.11.08

  本病患者几乎总有血尿,包括镜下或者肉眼血尿。蛋白尿可以比较轻微,约有30%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但半数患者尿蛋白>3.5g/24h,90%以上患者蛋白尿选择性差。尿FDP和C3可升高。实验室检查的一个特征性改变就是血补体的降低。约有75%的本病患者C3持续性降低,其中Ⅱ型病变中较常见,占80%~90%,约10%的患者显著下降到低于20~30mg/dl。在Ⅰ型病变中,平均C3浓度降至正常的68%,在Ⅱ型降为正常的47%,而且Ⅱ型比Ⅰ型持续时间更长。早期起作用的补体成分(如C1q、CA),在Ⅰ型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Ⅱ型中通常正常或者轻度下降,但Ⅱ型常伴有晚期起作用的补体成分C5b-9的下降。在没有任何病情变化或治疗的情况下,血清C3水平可有波动,并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有恢复正常的倾向,说明补体的变化与病情及治疗无相应的关系。继发于狼疮性肾炎、晚期肝病、单克隆球蛋白病、白血病和转移癌的肾病综合征可以出现C3下降,但是其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除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外,少见C3降低,因此持续的补体降低对于该病的诊断有很大的提示作用。与本病不同,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C3水平常下降,但在6~8周多特征性地恢复到正常水平。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时补体持续降低,多大于2个月。C3的低下,是补体途径激活和合成减少的结果。C3降低而经典途径C1q和C4一般正常,表明替代途径可能被激活。但是,继发于冷球蛋白血症的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C4的降低比C3更显著。本组疾病患者血中存在一种热稳定因子,又称C3肾炎因子(C3NF)这是一种对自身C3转化酶的抗体。Ⅱ型中60%以上检测有C3NF阳性,Ⅰ型仅有10%~20%呈阳性,可能是引起这些患者持续低C3血症的原因之一。C3NF及其类似物,还可见于其他与肾炎相关的肾小球疾病。其他一些降解C3的因子在急性肾炎尤其是狼疮性肾炎中可以检测到。血清备解素水平通常正常,如果C3水平下降,则备解素水平也可轻度下降。B因子的血清水平通常正常或稍下降。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可呈阳性。75%以上的Ⅰ型有特殊B细胞同种抗原,提示有易感性的遗传基础。HLA-AB7和家族性BIH缺陷与Ⅱ型疾病相关。临床上部分患者可有氮质血症,这往往提示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小球滤过率常降低,但也可正常,甚至肾活检显示肾小球严重损害,GFR有时也会正常。常伴有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贫血可以很严重,其严重程度与氮质血症不成比例。红细胞和血小板寿命可以缩短。40%~60%患者的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增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