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治疗小儿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的相关介绍

2023.2.13

  急性颅内压增高征病情进展迅速,经常危及生命,若能早期搞清病因,对症治疗,可使病儿生命得以挽救,但有时也会残存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必须力争早期诊断,及时而合理治疗。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制止病变的继续发展,是治疗的根本。重症感染者应给抗生素;循环障碍者应改善脑血液循环;呼吸衰竭者应增加通气功能,排出潴留的二氧化碳;颅内点位性病变则须进行手术治疗。

  (二)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系利用脱水剂、利尿剂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使颅内降低。

  1、脱水剂 应用高渗药物在较短时间内由静脉注入,以迅速提高血液中的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脊液之间及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中的一部分水分和一部分脑脊液渗入血液,再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整个脑组织缩小,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在高渗药物中,比较常用的有尿素、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其中以甘露醇作用较强,且无反跳作用,故多选甘露醇为主要脱水剂。一般常用20%甘露醇0.5~1.0/kg/次,于15~3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

  2、利尿剂 强利尿剂可使病儿全身脱水,从而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又可使脑脊液生成减少,故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但效果不如高渗脱水剂。较重病儿或伴有脑疝现象时,同时采用利尿剂与脱水剂,可增强脱水作用,并减少其用量。临床上常选用呋喃苯胺酸(速尿)或利尿酸钠,前者用量为1~2mg/kg/次,静脉滴注,后者0.5~1mg/kg/次,静脉滴注,每天可用2~3次。

  3、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应用 能改善血脑屏障功能、降低毛细血管屏障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脑脊液的生成,增加Na+、K+、Cl-的排泄而利尿,并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故对脑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认为地塞米松疗效较好,剂量0.1~0.5mg/kg/次,每日1~3次。氢化考的松用量为10~20mg/kg/日。

  4、强心甙类药物 能抑制脑室脉络丛细胞的Na+、K+及ATP系统,使脑脊液生成减少,尤以狄高辛作用最好,在使用时应按毛地黄量给药,之后给维持量。如剂量过小反可使脑脊液生成增加。 [4]

  (三)液体疗法急性颅内压增高征的液体疗法原则为“补脱兼顾”,不能偏废。不宜过分强调限制入水量,也不应过分补液。要保持病儿呈现轻度脱水状态,即双眼稍下陷,眼球张力稍低,但皮肤弹性及血压正常,尿量适宜。既要防止脑水肿的加重,又要避免电解质紊乱或出现脱水性休克。一般按基础代谢50卡/kg/日,液量30~60ml/kg/日,用1份重量盐水和4份10%葡萄糖液作为维持液,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轻重、尿量、尿比重、血清电解质等测定的结果和脑、心、肾功能情况,调整补液量及液体成分。

  (四)氧疗法缺氧可致脑水肿,脑水肿又使颅内压增加和加重脑缺氧。因此,氧疗法对小儿急性脑水肿的治疗极为重要,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五)人工冬眠及物理降温氯丙嗪可抑制皮层下中枢,起镇静作用,较大剂量可使体重下降,基础代谢率降低,脑耗氧量减少,并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可下降6.7%,颅内压下降5.5%。较大剂量还可通过降低血压,减少脑血流量,从而使颅内压降低。冬眠治疗应眠早、眠深、眠快、眠短和迅速降温。形如时,先给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2mg/kg/次,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1~2小时后重复1次。如睡眠不深,可用苯巴比妥钠或水合氯醛等,忙使病儿进入深眠状态,然后在大血管部位进行冰敷,或全身冷水擦浴,使体温在2~3小时内降至33~35℃,以后第4~6小时应用上述冬眠药物1次,以维持冬眠状态。一般经12~24小时后可逐渐撤去冬眠药物。

  (六)呼吸兴奋剂与镇静剂的应用急性颅内压增高征若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减慢等呼吸衰竭征象,同时也发生惊厥,对此情况可交替使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与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安定、水合氯醛等),因这两类药物对神经中枢的作用部位不同,故不互相干扰。

  (七)促进脑细胞机能恢复的药物常用有三磷酸腺苷(ATP)、细胞色素C、辅酶A、肌苷、γ-氨酪酸等。其中ATP为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辅酶,也是推动钠泵的主要动力,故为临床所常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