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青报:解读习近平“科技三会”重要讲话精神

2016.6.13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有学者认为,这三大与科技有关的会议一起召开,其规格与规模都相当罕见,重要性堪比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当时,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为中国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科学的春天”。在本次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对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习近平指出,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

为实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思想者》邀请专家分两期探讨“创新型国家的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以飨读者。

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何传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在今年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不仅关乎国家兴衰,而且影响民族命运。厘清科技革命的历史,研判新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就成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

什么是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是16世纪以来的一个历史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科技的发展,既有渐进性变化,也有爆发性突变。渐变是常规科技进步,突变是科技革命。但迄今为止,关于科技革命没有统一定义,目前大致有三种解释。其一,在科技政策领域,科技革命泛指重大科技突破集中涌现的现象。其二,在科技哲学和科技史领域,科技革命指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其三,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指引发科技范式、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的科技变迁;科技革命不仅是科技范式的转变,而且是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五个领域构成科技革命的“共生系统”。

在人类文明史和现代化研究领域,科技革命大致有三个判断标准。其一,科学范式或技术范式的转变。其二,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或生产方式。其三,社会影响人口覆盖率超过50%(估计数)。按照这种标准,在人类文明史层次上,16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大致发生了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分别是16~17世纪的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一次科学革命)、20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论革命。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18~19世纪初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19~20世纪初的电力和运输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电子和信息革命。部分学者把它们合称为五次科技革命。

什么是新科技革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科技革命是一个历史过程,有起点有终点。第五次科技革命即电子和信息革命,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1945年年底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电子革命的启动。1969年第一个计算机网络的诞生标志着信息革命的来临。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启动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全面爆发。目前,发达国家的信息革命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革命则是“方兴未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革命存在“相位差”,就是时间差。从世界科技的前沿角度看,信息革命即将结束,后信息时代即将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

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方向,已经有不少预测。例如,2001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提出“提升人类能力的会聚技术”,涉及四个领域,分别是纳米科技、生命科技、信息技术、认知科学。2009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研究报告:《21世纪的新生物学:确保美国领导正在来临的生物学革命》。新生物学有两层含义。第一步是生物学内部的学科整合,第二步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的整合。它有两个目的,一是解释生命本质,二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健康、环境、能源、食物的挑战提供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表研究报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这份《报告》认为,科技革命有规律,科技创新有机遇。在过去500年里,16和17世纪200年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和19世纪各发生了一次科技革命,20世纪100年发生了两次科技革命。目前,世界科技仍在加速发展。可以推测,21世纪有可能发生两次新科技革命,而且两次革命都发生在交叉科学领域,都是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其中,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2020~2050),将主要发生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的交叉结合部;第七次科技革命有可能是一次新物理学和时空革命(2050~2100),主要发生在物质科学、空间科技和能源科技的交叉结合部。

目前,关于新科技革命的预测并没有统一认识。有人认为新生物学革命会先发生,有人认为新物理学革命会先发生,有人认为新生物学和新物理学革命同时发生。为避免判断失误,可以同时关注新生物学和新物理学革命,并把握它们的新机遇和制高点。

什么是新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

我们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是新生物学和再生革命。从科学角度看,它可能是一次“新生物学革命”。从技术角度看,可能是一次“创生和再生革命”。从产业角度看,可能是一次“仿生和再生革命”。从经济角度看,可能是一次“生物经济革命”。人类个体将获得三种新的生存形式,即“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人类文明将进入“再生时代”。从技术角度看,再生时代是18世纪以来继机械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以后的一个新时代。

根据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的科技需求和科技革命的历史特点,可以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和主体学科进行预测。首先,它的10个候选标志是:信息转换器、人格信息包、两性智能人、人体再生、合成生命、神经再生、体外子宫、耦合论、整合论、永生论等。其次,它的五大学科是:整合和创生生物学,解释生命本质;思维和神经生物学,解释人脑工作原理;生命和再生工程,生命体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信息仿生工程,人脑和意识的信息仿生;纳米仿生工程,人体的躯体仿生。其三,它的五大技术是:信息转换器技术,实现生物信息与电子信息的整合;人格信息包技术,实现人脑和意识的电子备份与虚拟再现;仿生技术,实现人体的仿生备份和躯体仿真;创生技术,创造新的生命形态和生命功能;再生技术,生物体的体内和体外再生。其四,它的四大创新是:与自然人、网络人、仿生人和再生人相关的创新,而且四大创新集群是相互支持的。其五,它的五大产业是:新一代生物技术产业、拟人化的信息和智能产业、仿生产业、创生产业、再生产业等。以仿生、创生和再生技术为基础,实现人体组织和器官(如心脏、肺、血和肢体等)的产业化生产等。

这些交叉学科和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核心技术,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高点。而且核心ZL的争夺已经开始。

如何把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

新科技革命从孕育到启动,从启动到全面爆发,往往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新科技革命的孕育和启动阶段,许多人对新科技革命持怀疑态度。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科学家还是社会大众,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种怀疑普遍存在,而且可以理解。

历史经验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存在一段“时间差”,对科技革命的响应的“时间差”就更大。在新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态度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判断。一旦新科技革命启动,发达国家必然牢牢把握机遇,发展中国家则在犹豫彷徨中错失机遇,最后只好走跟踪模仿的道路。

现在,第五次科技革命已经步入“尾声”,还有一些创新机遇,比如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来临进入倒计时,它既是中国复兴的战略机遇,也是中国科技的难得机遇。

科学需要理性的质疑,需要大胆猜想和小心求证。但是,对于那些“混淆视听”的言行要高度警惕,避免被误导。我们已经错失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不应再失去新的机遇。在民族复兴的大是大非面前,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断至关重要,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至关重要,管理者的超前谋划和战略投资至关重要。

机遇青睐有备者,中华复兴看今朝。

三大战略助推科技强国“三步走”

文森(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近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也是当代中国科技精英的群英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确立了要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即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同时也鲜明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这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创新引领作为发展新起点上的第一动力,统筹谋划,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致力于建成创新型国家,在建成世界科技强国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也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应当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理解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对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极端重要性,今天的“科技三会”提出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的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号角,迎来了新时点上中国科技革命的又一个春天。

实现“三步走”的科技强国目标,关键要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三大战略”,可以说是助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目标的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战略,是打造科技强国的制度基础。我们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的要求,站在全球视野,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此,在科技投入、产业递进、资源配置、政策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迈出切实的步伐。

科教兴国战略,是构建科技强国的社会氛围。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重塑科技立国、教育立国思想,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智力保障。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