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Nature发表山中伸弥新成果,iPS校正环状染色体

2014.1.15

  科学家们通过细胞重编程技术(iPS),使正常染色体成功替代环状染色体,校正了大规模的染色体缺陷。这样的新技术有望用来治疗,因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畸形、智力障碍和生长迟缓。

  这项研究于一月十二日发表在Nature杂志的网站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包括iPS技术的创始人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他因这一技术赢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未来也许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对携带染色体缺陷的患者细胞进行重编程,使正常染色体替代缺陷型染色体,让细胞恢复正常,”文章的另一位资深作者,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的Anthony Wynshaw-Boris教授说。

  环状染色体会引起多种先天性缺陷,不过由于细胞分裂出现问题,几乎所有的携带者都身材矮小。正常的染色体是末端受到保护的线性结构,而环状染色体的两端发生融合形成环状。这样的融合可能与染色体发生大范围的末端缺失有关,如果缺失的是细胞正常功能所需的基因,就会导致功能丧失型的疾病。

  在此之前,人们一直未能找到有效解决染色体大规模缺失的办法。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在对患者细胞进行iPS重编程时,正常功能的染色体能够替代缺陷型染色体。他们将三位Miller Dieker综合症患者的皮肤细胞诱导成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一疾病是由17号染色体一端发生大规模缺失造成的,这种缺陷会影响患者的大脑发育。

  这三位Miller Dieker综合症患者中,有一位携带环状染色体,另外两位的17号染色体没有成环。不过,三位患者都拥有一个正常的17号染色体。研究显示,环化的17号染色体在重编程之后彻底消失,被正常17号染色体的拷贝取代。而未成环的缺陷型染色体在重编程后依然存在。研究人员又对两个环状13号染色体携带者的细胞进行重编程,结果是细胞抛弃了环状染色体,选择了正常13号染色体的拷贝。这说明,重编程的校正能力,并不是环状17号染色体所独有的。

  “研究显示,重编程时细胞的快速持续分裂,会使环状染色体丢失,”山中伸弥说。“而正常染色体的复制可以校正这一缺陷。”

  “这样的事件在干细胞中以一定的频率发生,”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Marina Bershteyn博士解释道。“其他方法难以校正染色体中的大规模缺陷,而我们的技术为此提供了可能。”

  “可以建立一个环将染色体缺陷包括在内,再利用细胞重编程将其丢弃,理论上可以由此校正染色体缺陷,”Wynshaw-Boris教授说。“环状染色体很罕见,不过染色体异常就普遍得多,这些异常会引起许多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目前,我们的技术还只能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进行染色体治疗,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不过,这一技术可以用于再生医学领域,对具有相关染色体异常的患者进行组织修复。”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