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广州“路边监测点”不计入空气质量统计遭质疑

2012.8.07

  报载,千呼万唤的空气质量“路边监测点”,广州终于要设两个了,专门监测汽车尾气污染。但这些数据不纳入“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水平”的统计范围。只是应市民要求,满足大家的知情权而已。相关部门为此给出的理由是,这些站点不是“经过批准的国控监测站点”。对此,彭彭置之一笑,表示理解和无奈。而脑海中马上想到的一个词就是“掩耳盗铃”。

  既然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为什么不列入统计的范围呢?我们呼吸的是身边的空气,而不是某些部门“指定”的空气,那些所谓的指定监测点,除了便于把数据当做政绩来PK,对老百姓到底有多大意义?如果原来的监测点是有代表性的,大家就不会去质疑,更不会要求在路边设立监测点了。倘若国家制定的是一个基本的、最低的标准,我们为什么不能大胆尝试,将这个标准调得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呢?须知空气监测数据,是给老百姓作为重要参照,用来安排作息、锻炼,甚至空调使用、汽车排放的。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对老百姓有足够的信心,要相信市民是讲道理的。反过来,对于环保等部门来说,空气质量数据除了意味着指标和任务,更应看成是一种“武器”和“工具”,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倒逼”相关行业和区域减少污染排放。甚至规划等部门也可参照这些数据,在未来的规划中调整容积率、绿化率。这才是以人为本、科学对待数据的管理方法。倘若一味追求数据漂亮,一味想在数据中体现政绩,避重就轻、掩耳盗铃,用低标准来“监测”自己,那么只会导致老百姓信任的流失。

  路边监测数据是否列入统计,这并非国家指令,更不是老百姓的苛求,而是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一份责任心、一份坦诚的勇气、一种工作态度的体现。只要有关部门能够面对现实,有改变市区空气质量的信心和方法,而上级的考核又能做到科学、务实的,当事部门就不会担心“数据与乌纱联动”,才能踏实地面对客观问题。否则,若依然是用“数据低、奖金高”的办法来考核,谁都会挑个要求最低的标准去完成。结果,老百姓都是用口鼻呼吸着“低标准”的空气,却用眼睛看着那些良好的数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