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和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研究...(二)

2020.7.27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适移种时间及接种量
2.1.1最适移种时间的判定
将母瓶按一定的接种量转接子瓶,后者分别在pH摇床上在线测量pH值及在普通摇床上以多个平行摇瓶离线取样测定pH值,以检验二者在pH测量及变化趋势上是否存在差异。
从Fig. 1看出,普通摇床和pH摇床所培养的子瓶,其pH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普通摇床摇瓶的pH测定结果波动较大,而pH摇床所显示的pH变化趋势更为连贯,可以更好地反映pH的细微变化和用于代谢分析。以上利福霉素种子瓶pH的变化规律简述如下:
A点~B点(8~16h)由于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被菌体利用而产生酸性中间代谢物导致pH下降;
B点~C点(16~30h)估计此时可快速利用的碳源已经短缺,而淀粉的水解速率相对偏低,菌体开始利用有机氮源作为碳骨架导致pH回升;
C点~D点(30~44h)可能此时葡萄糖利用限制与淀粉水解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释放出较多的糖代谢中间产物如有机酸等,导致pH再次下降;
D点(±44h)之后pH再次小幅回升,可能是由于碳源缺乏及菌体的开始少量自溶引起,推测此时应是移种的关键时刻。在此点(44h)前后分别移种转接发酵瓶测试菌种发酵能力,结果见Fig. 2。

2008050701.jpg

2008050702.jpg

由Fig. 1和Fig. 2可知,当种子培养过程pH到达第二个低谷(在此接种量下约为44h)时种子的产素能力最强;而且44h左右菌体正处于对数生长期末期(见Fig. 4),可见对利福霉素发酵来说选择对数生长期末期移种较为合适。

2.1.2 最适接种量
分别按2%、4%、6%、8%的接种量从母瓶转接到子瓶,检测后者培养过程pH变化曲线,结果见Fig. 3。
2008050703.jpg

由Fig. 3可见几种不同接种量的种子培养过程的pH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接种量时,在图示范围内pH没有出现第二个低谷),不同之处在于形成峰值和低谷值的时间不同,说明这几种情况下菌体的生理代谢过程相似,即接种量没有超出正常范围。当接种量太小或太大时种子培养过程的pH曲线同Fig. 3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化(数据略)。
在Fig. 3所示接种量范围内,由于开始培养时菌体浓度不同,造成对营养物质消耗的快慢程度不同。接种量大,营养物质消耗快,菌体生长也快, pH曲线上表现为低谷值及峰值出现较早,可见最适移种时间会随接种量的增大而提前,Tab. 1比较了几种不同接种量下的最适移种时间及其相应产素能力。

Tab. 1  The titers of rifamycin fermentation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inoculum sizes of vegetative seed cultivation
2008050704.jpg

* 此几种接种量下的移种时间是指pH曲线分别到达第二个低谷的时间。

由Tab. 1可见,接种量6%和8%的子瓶的产素能力最高,随接种量的增大或减小产素能力有所下降。接种量过大或过小,会对菌体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菌浓及菌丝质量(见Tab. 2),最终导致产素能力下降,故接种量应选择6%~8%较为合适。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