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孙素芬代表:生态文明应纳入小康社会标准

2012.11.12

banquan9.jpeg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两点,一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您如何理解农业和生态文明的关系?

  孙素芬(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我认为,农业本身就是构成良好生态的组成部分,我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如薰衣草庄园、向日葵庄园、草莓基地等等,每个区县的农业办出每个区县的生态特色,同时也为市民休闲观光提供了非常好的去处。所以说,二者的关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生态文明建设?

  孙素芬:我曾听到一个朋友感慨,30年前,我从来没想到现在的物质生活能改善这么大,但也从来没有想到生态环境变成这样。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前些年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时候,忽略了对于生态文明的保护。现在从国家层面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给与足够的重视。要求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也要更加注重生态效益,这样老百姓才会有更强烈的幸福感。

  记者:北京农业近些年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措施和规划?

  孙素芬:北京市这几年实施了农业方面的规划,其中规划布局了生态涵养区,包括密云、延庆等。对于整个北京来讲,它们的功能定位就是生态涵养。比如,密云水库周围不能再有养殖业,已有的规模在逐渐减少,不能让粪便污染地下水资源,这是为了防止地下水的污染。门头沟原来是靠山吃山,小煤窑开采较多,煤矿关系到不仅仅是安全问题,还有生态环境,小煤窑、非煤矿山、砂石企业等都要相继关闭。这些地区都为保北京市有一片蓝天、清新空气和绿色家园,为北京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记者:在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中,还没有生态文明方面的具体指标,您认为生态文明应该符合什么标准?

  孙素芬:我建议应该从专家研究角度,加大对生态环境方面评价标准的研究,适当调整评价指标,将生态的指标纳入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中。如果要量化的话,需要做一些研究,才能考核和对照。但是概括地来讲,就是蓝天白云,绿草成荫,绿树环绕。

  记者:报告里提到城乡之间区域平衡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孙素芬:城乡差距确实客观存在,我认为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要加大农业科学的创新。另外,就是要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培训。

  我们一般重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但是农民教育特别缺乏。全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年,但是美国这个群体受教育年限是18年,差距很大。50%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主力。北京要发展世界水平的城市,也需要适合世界城市发展的新型农民。

  记者:什么是新型农民?

  孙素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发达国家,这三个标准是可以实现的,否则驾驭不了几百多亩的土地,他们可以在电脑上了解市场行情,也可以用很少的人工管理几百亩土地。因此,农业必须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如果农民不具备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学家研究的好成果消化不了,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还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