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一例剖宫产DIC及新生儿窒息的麻醉处理

2022.3.29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4%~6%,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8%的产妇死亡是由于产后出血。因此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掌握病程发展,提前制订好抢救和干预措施,是帮助产妇安全度过危险期的关键。本例通过对抢救过程的回顾,分析产妇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各种危险因素,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借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体重69kg,因31+2周妊娠,阴道持续流血入院,B超示完全性前置胎盘,拟中止妊娠,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红细胞(RBC)3.21x1012/L,血红蛋白(HGB)105g/L,血细胞比容(HCT)30%,血小板计数(PLT)145x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1.8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问(APTT)26.2S。

 

入室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ECG)、无损血压测量(NIBP)、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备好抢救用品。选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手术开始各项生命征稳定,顺利剖出一男婴,体重1.8kg,皮肤青紫、无呼吸,HR107/min,Apgar评分3分。

 

将婴儿置保温台口咽吸引,行面罩加压通气,给纳洛酮0.2mg。婴儿青紫未改善,呼吸未恢复,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后心率降至68/min,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1ml,行胸外按压,心率升至85/min。追加1:10000的肾上腺素1ml,脐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及5%葡萄糖5ml。婴儿肤色转红、呼吸渐恢复,心率回升至110/min,SpO299%,Apgar评分达8分,后转监护室观察治疗。

 

台上产妇子宫大量出血,注射缩宫素,明胶海绵填塞,缝扎创面未奏效。出血量达1500ml,新开放两条输液通路,输林格液和万汶1500ml,行颈内静脉和桡动脉穿刺监测血压。子宫出血迅猛,已达2500ml,又输液1500ml,加输红细胞悬液1000ml。查血:RBC3.2×1012/L.HGB76g/L,HCT23%,PLT62×109/L,PT14S,APTT55.1S,纤维蛋白原(FIBC)2.2g/L,输新鲜冷冻血浆600ml。

 

止血仍困难,决定改行子宫全切,失血达5000ml,血压降至50/30mmHg。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间断静推苯肾上腺素100μg/次,静滴0.01%的苯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85/55mmHg左右。

 

复查血:RBC2.1×1012/L,HGB67g/L,HCT20%,PLT35×109/L,PT22S,APTT112.2S,FIBC0.8g/L,D-二聚体1.9mg/L。此时患者刀口及桡动脉穿刺处渗血,考虑患者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但考虑患者出血迅猛及硬膜外麻醉,未应用肝素,继续补充新鲜冷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加入血小板、冷沉淀及纤维蛋白原。

 

给予5%生理盐水250ml、地塞米松10mg,间断静注葡萄糖酸钙。应用苯肾上腺素维持血压在100/60mmHg左右。患者出血渐止,成功切除子宫。术毕统计失血共7500ml,输晶体液2500ml,胶体液2500ml,红细胞悬液12U,血浆1600ml,血小板17U,纤维蛋白原4g,冷沉淀100ml,葡萄糖酸钙4g。

 

复查血,RBC3.41×1012/L,HGB108g/L,PLT102×109/L,PT16.2S,APTT45.3S。观察无活动性出血,送患者返病房,复查凝血无异常,拔出硬膜外导管。随访患者恢复好,未发现并发症,痊愈后出院。

 

2讨论

 

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出生后1min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并伴有呼吸循环障碍的状态。国内报道为4.7%~8.9%。新生儿窒息因素分胎儿因素和孕母因素。胎儿因素有脐带因素,羊水Ⅱ、Ⅲ度混浊,早产儿等:孕母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功能减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

 

本例胎儿系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产妇又有前置胎盘,并且存在前置胎盘的产妇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8.72%和17.93%1a,前置胎盘影响子宫收缩,极易导致产后出血。所以新生儿窒息的孕母和胎儿因素均有,必须提前预料到,做好婴儿抢救准备,以防措手不及。

 

本例产妇既要重视新生儿窒息抢救,更要重视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因其极易发展为DIC而危及产妇生命,这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同。而掌握风险因素,及时明确诊断,提前制订救治措施,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对于DIC的诊断,有如下标准:①存在引起DIC的疾病,如病理产科,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②有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和休克;⑧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PT延长(>正常3S),FIBC降低(<1.5g/L);④异常指标:D-二聚体阳性,3P试验阳性。①~③中如有3项异常或①~③中2项异常和④1项异常即可诊断。

 

患者临床表现典型,出血量多,D-二聚体1.9mg/L,FIBC0.8g/L,凝血异常,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综合临床表现,DIC诊断成立。大出血并发DIC非常危险,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只有去除原发诱因,才能从根本上治愈DIC,一旦去除诱因,适当对症处理,病情多会迅速好转或治愈。对本患者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是正确的,且产科诱发的DIC在子宫清空后治愈率最高,本例患者预后符合这一论断。

 

本次抢救的特点是及时控制症状,如补充血容量抗休克,补充凝血因子,纠正酸中毒,生命体征支持等,这些措施可为手术创造最佳条件。而以往对输注血浆、凝血因子有争议,认为是“火上浇油”。但急性失血,患者往往无明显的高凝期,而是迅速进展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亢进期,因此积极补充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在DIC的过程中可提供良好的止血。

 

本例抢救中未察到DIC加重趋向,相反因及时补充血浆、凝血因子、冷沉淀后,患者出血渐止,凝血功能逐渐恢复,使手术顺利完成,挽救了产妇生命。DIC初期是凝血亢进,应用肝素阻断高凝的恶性循环是治疗DIC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应用的理想时机是高凝期,这一时机把握困难,并且有报道肝素治疗DIC并没有明显提高产妇抢救成功率。本例患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凝血检查项目多有异常,应用肝素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出血,所以对肝素的应用采取了谨慎的态度。总之,对产后大出血并发DIC要高度重视,应了解高危因素,掌握病情进展,备好抢救措施,根据病情及时对症处理,帮助妇婴度过危险期。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