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概述感染因素导致的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内容

2022.12.31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cobacterpylori,Hp)以来,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张振华等(1985)首先报道分离培养成功。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呈“S’形或“U”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特异性的寄居于胃黏膜的黏液层下面、上皮细胞表面和十二指肠、食管的胃上皮化生区。大量的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有高度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遍布世界各地,属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小儿检出率报道不一,国外报道占胃镜检查儿童的10%~20%。感染多发生于年长儿,一般在6岁以上,无性别差异。河南医学科学研究所在河南辉县一个乡571例自然人群胃镜普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男性为72%,女性为63%;15~20岁组为53.6%,成年组为76%。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者中,6.4%胃黏膜正常,其余9.36%呈慢性胃炎改变。北京医科大学在山东牟平县胃癌高发区347例无症状者胃镜活检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73.7%,10~30岁者为50%。30~50岁者75%,50岁后降至42%~44%;值得注意的是胃黏膜正常者中未检出幽门螺杆菌。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47名无症状的11~14岁儿童进行检查,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52.5%;有慢性胃炎者为40%~80%,活动性胃炎者为90%,胃溃疡者为60%~80%;十二指肠溃疡70~90%。上海潘志君等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IgGEMLI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168例经胃镜确诊的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在A型胃炎、B型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1%、84%、86%和90%。说明幽门螺杆菌与B型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另对180例体检者和38例新生儿进行抗体检查,发现10岁以下儿童检出率为25%,10岁后随年龄增长,达70%,70岁后检出率又降为39%。新生儿幽门螺杆菌抗体与成人相近,为53%。而10岁后幽门螺杆菌抗体降为25%,说明此种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10岁以后幽门螺杆菌抗体检出率又上升,与西方国家报道在20岁后幽门螺杆菌抗体才增加的结论不同,这可能与胃炎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小有关。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黏膜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60%~100%。说明幽门螺杆菌是成人和儿童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幽门螺杆菌的持续存在与溃疡的顽固不愈和复发有关。幽门螺杆菌引起溃疡的机理大致与以下几点有关:

  ①幽门螺杆菌在胃、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区生长,破坏黏膜的正常结构和防御机制。

  ②幽门螺杆菌可能含大量尿素酶,使尿素水解产生氨,影响上皮细胞周围环境,阻断H+从胃底腺正常进入胃腔,从而使H+发生逆扩散,使溃疡形成。

  ③细胞代谢使细胞通透增加,蛋白渗出,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④幽门螺杆菌寄生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使胃泌素、组织胺释放增加而致酸分泌增加。国外对志愿者口服幽门螺杆菌,已获人类实验感染幽门螺杆菌2例成功,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感染正常的胃黏膜引起胃的炎症,进而形成溃疡。

  (2)病毒感染:解放军总院通过血清学与组织学研究,证实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边缘组织内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特异性抗原。并认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是溃疡病的一种攻击因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